融资加“邮”跑 助“点绿成金”

——江西省分行探索绿色金融服务新模式
陈露 彭锦2025-09-24来源:中国邮政报

遂川县支行客户经理走访茶农。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这一理念引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以金融“活水”滋养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在赣鄱大地上留下诸多“点绿成金”的实践印记。截至8月底,该分行今年新增绿色融资余额近23亿元,增幅超11%,为一大批绿色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破解医废处置难题 让环保更高效

  生态保护关乎民生福祉,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是其中的关键一环。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景德镇市医废年处置量已达930吨。作为全市唯一的医废处理企业,国信清源生态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清源”)原有设施在技术标准和处理能力上均面临升级压力。

  江西省分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组建专业团队,对企业经营状况、项目前景进行调研和评估,创新推出“节能环保贷”,于2024年10月为国信清源授信1000万元,并采用“特许经营权质押”担保模式,支持其建设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处置中心。新处置中心建成后,国信清源采用热解焚烧技术处理医废,烟气排放指标达到GB 39707—2020标准,年处理能力达1825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0吨。此外,该公司注重资源循环利用,每年回收金属、塑料等资源达数百吨,真正实现了“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双效益,让景德镇的医废处置迈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激活林海价值 让生态变财富

  从城市环境的“微治理”到生态资源的“大开发”,江西省分行的绿色金融触角不断延展。

  新余市群山绵延,55万亩国家储备林正茁壮成长。作为全国首个市带县全域规划的国储林项目,新余国储林项目有着建设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如何有效激活社会资本、让“沉睡”的林地释放价值,成为当地政府的重要课题。

  江西省分行主动加入新余国储林PPP项目领导小组,参与银团为项目提供5.5亿元贷款,以30年超长期限(含8年宽限期)精准契合林木生长周期,并采用“林权抵押+风险准备金”模式为项目稳健推进注入金融动力。作为银团成员,江西省分行与林业部门、担保企业紧密协作,定期开展林地资产评估,动态调整风险准备金,保障信贷资金的使用安全高效。

  如今,新余国储林项目通过赎买、租赁,整合零散林地,大力发展林下套种、森林康养等产业,每年为林农带来额外收入超千万元;森林康养基地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这片林海年生态服务价值超30亿元,让林农真正走上“看树挣钱”的生态富民路。

  创新“票证”融资模式 让资源变资本

  “守着好茶园,却难换资金。”这曾是遂川县许多茶农心头的难题。当地虽林业、茶业资源丰富,但因产权确认复杂、评估难度大、处置变现难等问题,林地、茶园难以成为有效抵押物,不少经营主体面临融资困境,制约着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

  破解梗阻,创新先行。邮储银行遂川县支行主动拓宽服务边界,联合遂川县两山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将林地流转相关方的林权、租金、股份等权益量化并发行凭证,赋予其流通、转让和质押贷款等功能,创新推出“林票”“茶票”,为生态资源变现打通了关键路径。日前,江西首张“遂茶票”与“遂林票”在遂川县支行成功完成授信:江西省遂川县狗牯脑茶厂获首张企业“遂茶票”,对应589.5亩茶园,价值达1.01亿元,获授信200万元;茶农兰桥林拿到首张个人“遂茶票”,对应31.5亩茶园,价值为189万元,获授信30万元;江西遂绿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则获首张投资型“遂林票”,对应1021.8亩林地,价值为150万元,获授信100万元。“茶票+林票”的推出,不仅让“山林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林农变股东”从愿景变为现实,更有效激发了林业、茶业从业者的发展积极性,带动狗牯脑茶等产业扩产、农户增收。

  从景德镇医废处置升级到新余国储林综合开发,再到遂川“茶票”“林票”的创新实践,江西省分行以绿色金融实践一步步推动江西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如今,该分行正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业务转型和服务创新,配套优惠利率、贷款规模倾斜、审批流程简化等措施,全面助力科创企业、制造业、绿色产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在赣鄱大地绽放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