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邮政绿遇见长征红│一条线路如何让革命记忆“活”起来?
孟锦群   2025-10-28   

  “盖满8个戳,才算走完四渡赤水!”10月19日,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斜对面的“转折之城”主题邮局,来自广东的宋连强盖下第一枚“转折”纪念章。他手中的集戳本,是今年4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策划、遵义市文化旅游局指导、遵义市邮政分公司和遵义旅游集团等相关单位为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特别开展的贵州四渡赤水精品线路集戳打卡活动的官方认证凭证,集戳打卡这样的场景,半年来,在赤水河畔的8个主题邮局重复了数万次。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川、黔、滇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谱写了“四渡赤水”这一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九十年后,在赤水河流域,一条以邮政邮戳为经纬、以红色地标为坐标的贵州四渡赤水精品线路悄然铺就揭开了贵州文旅融合的一页新篇。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中,发展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贵州“十四五”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抓手。在积极投身“十四五”规划蓝图的建设中,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始终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国家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战略中勇挑央企重担,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答卷。

  四渡赤水路线巧成“安”字

  “都知道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得意之笔’,但具体怎么走?很多游客还是很困惑。”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遵义市分公司邮政业务部副经理王小凤道出了路线设计的背景。四渡赤水战役的路线蜿蜒曲折,跨越云贵川三省,如何将这段辉煌却略显“神秘”的历史,转化为游客可感知、可体验的实体线路,是摆在所有参与者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答案,藏在邮政的基因里。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文与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的一段话,点明了项目的灵魂:“一个‘YOU’(邮/游)让两个企业难分彼此,一条驿路让双方共同穿越历史。”他将这次合作形象地比喻为“邮驿+旅舍”雏形的现代升华,是“邮政通政通民、旅游读山读水”的“双向奔赴”。 

  邮政拥有遍布城乡的网络、国家名片的信誉以及“邮戳”这一独特的时间与空间认证载体。而旅游,尤其是红色旅游,核心在于体验与记忆。两者的结合,恰似一场天作之合——用邮政的“章”与“网”,为红色旅游提供可追溯的足迹和可带走的记忆。

  于是,在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战略框架下,在遵义会议90周年的历史契机下,中国邮政贵州省分公司与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携手,将合作聚焦于“四个一”:

  共拓“一条红路”:升级“四渡赤水”精品线路;

  共建“一张网”:打造“旅居服务”示范体系,整合邮政局所与景区资源;

  共树“一条链”:畅通“黔货出山·贵品进景”双向流通;

  共育“一张联票”:发行“多彩贵州”旅游联票。

  其中,“四渡赤水”精品线路,成为先行先试的标杆。它以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历史为轴,串联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土城、丙安、茅台、苟坝等八大核心景点。

  巧妙的是,当四个渡口的行军路线在地图上被清晰标注后,竟天然勾勒出一个寓意“国泰民安”的“安”字。

  中国邮政贵州省分公司邮政业务部设计师唐云云说:“当时我们设计这个‘安’字的时候,是根据四渡赤水路线图来设计的。”

  唐云云介绍,将红军一渡赤水(遵义-土城-扎西)、二渡赤水(扎西-太平渡-娄山关-遵义)、三渡赤水(遵义-苟坝-茅台-川南)、四渡赤水(二郎滩-太平渡-贵阳)的迂回路线在地图上连线时,惊讶地发现其天然构成了一个“安”字的轮廓。“我们在‘安’字头上加了一颗五角星,这既是革命精神的象征,也暗合平安的寓意。希望游客看到时,能想到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唐云云说。

  “我们打造的贵州四渡赤水精品线路以邮政特有的邮票资源,和网点资源,将主题邮局串珠成线,让游客可以在主题邮局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倾听红军长征的故事,观看历史的遗迹和战争的选址,感受红军长征3万多将士的艰辛。”中国邮政贵州省分公司邮政业务部总经理杨积生说。

  正如遵义旅游集团市场营销部部长李天应所评价:“这次合作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邮政让红色旅游从‘走过、看过’升级为‘体验过、带得走’,有效提升了品牌吸引力和附加值。”

  主题邮局的“七十二变”

  线路的骨架靠规划,而血肉与灵魂,则依赖于一个个主题邮局的生动实践。贵州四渡赤水精品线路设计包含了8个打卡点对应8个主题邮局,分别是遵义会议会址(转折之城邮局)、娄山关(胜利邮局)、土城(土城古镇主题邮局)、丙安(丙安邮局)、习酒镇(习酒石油公司打卡点)、茅台镇(茅台邮局)、苟坝(苟坝邮局)、乌江寨(乌江邮局)。半年间,线路上的八大主题邮局(打卡点),早已超越了“盖章处”的简单功能,演变为各具特色的文化客厅、便民驿站和经济枢纽。

  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景区,“胜利邮局”无疑是这条线路上最具人气的打卡点之一。它的名字,源于娄山关大捷——长征以来的首次伟大胜利,寓意深刻。

  “胜利邮局”与景区合营,设计极具巧思:大门是邮筒造型,寓意“从胜利走向胜利”;室外还设计了一面文化墙,有以时间轮盘的形式再现四渡赤水战役的景象;有娄山关景区标志性景点,还设置了纪念邮票的展示区。

  来自辽宁葫芦岛的游客付连刚,在重走长征路时特意来到此地,他感慨道:“来到主题邮局,是用这种方式给下一代留下教育意义,让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同样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刘素心说,这次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我买了一个纪念的小册子,走到哪盖到哪,目的就是给我小孙子留一个纪念。因为爱祖国要从娃娃抓起,从小让他知道革命先烈打下的江山,让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游客何云丽在打卡后则表示,要带孩子走完遵义周边的点,“让他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希望他们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一枚从“胜利之地”寄出的邮戳,承载的已不仅是地理信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文化的接力。

  胜利邮局里最受欢迎的服务是“写给胜利的一封信”。游客可以在此坐下,为即将高考的子女、为拼搏事业的伴侣、或为未来的自己,写下一封寄托着“旗开得胜”祝愿的信件。

  “我们已经接待了好几所学校的集体寄递活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遵义市汇川区分公司副总经理毛君一介绍,“孩子们都想从这处英雄之地汲取一份力量。”国庆期间,这个邮局接待了2万多人次,销售额突破4万元,证明了文化与情感消费的巨大潜力。

  每天,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斜对面,“转折之城”主题邮局准时开门,进门左手是咖啡台。

  店里,白色机器嗡嗡作响,工作人员把刚打好的拿铁递出,杯套印着红色会址剪影。右侧靠墙的展柜摆满遵义会议会址特色钥匙扣、冰箱贴、帆布包,价格从15元到89元不等。冰箱贴做成会址大门造型,可开合,小小一枚,一天能卖两百个。

  邮局里最热闹的是集戳台。“我们遵义会议会址主题邮局是四渡赤水精品线路的第一个打卡点,在这个打卡点我们可以集戳,在这个活动中,如果游客集齐了8个点的邮戳,可以免费领取一份纪念品,包括纪念章和其他特色文创。”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遵义市红花岗区分公司总经理杨静说。

  “太省心了!完全不用动脑子做攻略,跟着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走就行,就像玩一场现实版的集卡游戏。”游客林丽丽兴奋地展示着她的“战利品”,“你看,每个点都有主题邮局,导航直接搜‘游黔乐’小程序,吃住行游它都推荐好了,我们只管跟着路线走,好好感受就对了。”

  “这种形式特别对我们年轻人的胃口。”和林丽丽同行的一个男生补充道,“既有明确的目标(集戳),又不用自己费心规划路线。一路上听着小程序里的红色故事,看着真实的遗迹,这种教育比书本上生动一百倍,是‘润物细无声’的。”

  在乌江邮局,复古的二八自行车和墨绿色邮筒成为拍照热点。几位年轻人正挑选印有当地风光的明信片,准备盖上特色邮戳寄给朋友。“这种‘打卡’很有仪式感,把旅途的记忆变成可以触摸、可以邮寄的实体,比发个朋友圈更有意义。”游客张楠说。

  在丙安邮局,游客可以提笔手写“战地家书”,盖上丙安邮局邮戳,投入复原的“红军邮筒”,体验“家书抵万金”的深情。邮局还推出“丹霞邮礼”系列文创,将赤水丹霞地貌与非遗竹艺巧妙结合。

  踏入茅台邮局,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历史与酒香交织的独特气息。沉浸式打卡区内,游客们正举着手机,兴奋地扫描二维码,耳边立刻响起一段段声情并茂的“四渡赤水”小故事,让尘封的历史瞬间鲜活。

  一旁的文创展柜前更是人头攒动,印有茅台渡口波光与红军战士身影的纪念封、明信片成为“抢手货”。游客吴兰说:“这就像一本可以捧在手里的微型历史画册。”

  在“红色印迹”展区,氛围则变得庄重。泛黄的老照片、仿制的旧电报,无声地诉说着1935年那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峥嵘岁月。几位游客静静驻足,目光掠过每一件展品,仿佛能透过玻璃,看到当年茅台百姓倾其所有支援红军的动人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该打卡活动不限制打卡顺序,在线路中8个主题邮局均可领取或购买集戳打卡本盖上纪念章戳,集满8张定制明信片的,可免费领取一套“安”字明信片和一枚“安”字纪念徽章。或者达到打卡点后,搜索“游黔乐”小程序,参与线上打卡,小程序还可提供线路导航、酒店住宿、餐饮、租车等优惠信息。 

  从送信送报,再到文化传播、产业赋能,主题邮局的“七十二变”,是邮政在新时代主动转型、深度融入地方发展的缩影。这种创新形式也让游客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用游戏化、场景化的方式,让年轻人在轻松有趣的“打卡”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重温了峥嵘岁月,进行了一场“原汁原味”的红色洗礼。

  超越打卡,红色血脉永续奔流

  半年的探索与实践,“邮旅融合”的种子已在黔北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十一黄金周期间,沿线主题邮局打卡点迎来客流高峰。这条线路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主题邮局成功地从传统的“寄信寄包裹”的场所,转型为集文化体验、休闲消费、情感寄托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这趟红色旅程,并未止步于当前,而是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进发。最初有游客反映“8个点分散,全程打卡需4天”,邮政迅速优化:推出“经典版2日游”和“深度版4日游”路线,并在“游黔乐”小程序上线导航、住宿、餐饮一站式服务。

  王小凤介绍,这条路线还在不断升级之中,线路将突破省域界限,目前与四川古蔺县邮政分公司已达成协同发展共识,将新增“太平渡主题邮局”,把四渡赤水战役中位于四川境内的关键节点串联进来。同时,习酒文化城、土城古镇等打卡点也在筹划选址优化和内容升级,让游客的体验更深度、更完整。

  贵州邮政将持续优化该线路升级打造,进一步完善沿线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游客服务体验,推动“邮政+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下一步,还将与多方共同开发更多沉浸式、互动性的文创产品,如遵义酱香咖啡、更具设计感和收藏价值的主题邮册等。在宣传上,将全面拥抱互联网,借助抖音、小红书、邀请文旅达人、红色讲解员进行沉浸式讲述,用短视频等年轻态语言,让红色故事破圈传播。小程序“游黔乐”的服务功能也将持续优化,成为游客掌上最智能的“红色导游”。

  即将踏上“十五五”新征程,贵州邮政将继续深化“邮政+旅游+文化”融合,让绿色的邮路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金色发展的温暖纽带,为新时代文旅融合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短评】邮路亦是心路

  从一封家书到一条邮路,从一枚邮戳到一种精神标识,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旅游产品的成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范式创新——邮政以最朴素的“送达”使命,将历史封装进方寸邮戳,让长征精神在打卡、寄递、品读中自然流淌。游客沿着这条烙刻在黔山秀水间的“安”字路线前行,他们带走的,不仅是集满印章的纪念册和精美的文创产品,更是一段被激活的历史记忆,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