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7日,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在沂蒙山区沂南县马牧池乡双泉峪子村成立。图为山东战邮总局创建时驻址。
▼为了满足野战军对通信的需要,山东及华东解放区交通通信部门抽调一大批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办理军邮事宜的军邮局,跟随部队活动,提供军邮业务。图为军邮人员护送邮件到前线的情景。
“人在文件在,人与文件共存亡。”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战时邮政机构,负责秘密传递军事情报和文件。1942年2月7日,为了实现山东各战区的通信联系,有效打击侵略者,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在沂蒙山区正式创建。山东战邮既负责传递党内文件、信件、报刊,也保障军事通信。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山东战邮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邮、交、发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极大地加快了各类文件的传递速度。山东战邮还在各战区建立了邮务管理局,开辟了12条省内主要交通干线,总里程达17200公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通信网络,保持了山东与中央和各抗日根据地的通信联系。
不管是烈日炎炎、酷热难当的夏天,还是朔风怒号、冰冷彻骨的严冬,负责重要文件传送的几千名战邮先辈听党话、跟党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克服艰难险阻,日夜穿梭在敌人碉堡、岗楼、封锁沟、封锁墙之间,奔走在传递信息的“生死邮路”上,贯通起联系党中央和其他根据地的红色通信网络,确保了党中央战略部署与战术指令的传达畅通,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在枪林弹雨和腥风血雨中,先后有468名战邮先辈光荣牺牲,有200多名烈士甚至没有留下姓名。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了以“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立场;保守机密,人在文件在,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排除千难万险,勇往直前完成传递任务的坚强意志;严守纪律,艰苦奋斗,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为内涵的战邮精神。
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发展,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战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通信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主动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夯实数字底座,推进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深化实数融合,提升赋能质效,壮大产业生态,为新时代注入强劲动能,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