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一封来自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到达兴安盟阿尔山市分公司伊尔施邮政支局。揽投员刘文涛第一时间将高考录取通知书送到考生家中,祝贺他考上理想大学。
“每年七八月都有录取通知书送达。在偏远地区考上大学不容易,每封录取通知书都要亲手交到收件人手中,一点都不能马虎。”这是刘文涛投递录取通知书的第13个年头,对于他来说,投递邮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
刘文涛的工作时间大部分在户外,在“双11”、春节等生产旺季,邮件量较大,即使外面零下30多摄氏度,他也满头大汗,分拣、扫描、装车,每一个环节紧张而有序。
常年奔波在这条边防邮路上,刘文涛熟悉每一处弯道、每一个坡坎。邮车在冰封的山路上颠簸,穿越积雪覆盖的无人区。投递路上遇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是常有的事,他总会备一把铁锹,以防路上的积雪太多,车开不过去。“10月,这里就开始下雪了,路面结冰湿滑,开车要十分小心。”刘文涛说,“如果遇见极端的‘白毛风’天气,天地一片白茫茫,确实不好走。”
阿尔山与蒙古国接壤,三角山哨所的边防官兵,如樟子松般扎根在这里,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北疆边防。为满足官兵用邮需求,2022年,兴安盟分公司克服自然环境、人员成本困难,实地测量、跟段写实,合理规划投递路线,按照“自有人员、自主车辆、自办邮路”的要求,通过调剂车辆、延伸邮路、专人负责的方式,推进边防连队通邮工作。
到今年6月,三角山边防邮路已正式开通3年。从每周投递1次到如今的每周投递3次,增加的不仅是频次,更是军邮的鱼水深情。刘文涛总会收到来自官兵的信息,帮他们捎点儿生活用品,“都是顺手的事儿,他们守卫边疆很辛苦。”他憨厚地笑了笑,“看着那些年轻的战士拿到家里寄来的包裹,个个都很开心。还有偏远的边境村,有位大娘,每次去都早早等在门口盼着收包裹,我一定要力所能及为他们提供最好的邮政服务。”2023年起,为方便当地居民,阿尔山市分公司开始承接民营快递业务,全面实施快递进村。如今,刘文涛除了负责邮政邮件外,还帮助5家民营快递企业运送包裹到边境村。
在这座总人口6.8万的边陲小城,刘文涛也见证着物流网络飞速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的便利。他回忆,刚开始给镇上送邮件时,大多是党报党刊、文件和信件。随着网购和物流的快速发展,邮件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从衣服、鞋子、零食等生活用品到手机、充电器等电子产品,甚至当地的土特产也能寄到全国各地。土特产店老板吴女士说:“这几年有不少游客来旅游,都会寄点俺们当地的蘑菇、奶食品,随买随寄,邮政还上门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送完当天的邮件,回程时天光渐暗。远方,边境线上的原始森林横亘在天际线上,车灯划破浓重的夜色,照亮前方蜿蜒曲折的小路。13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努力,刘文涛获得了用户和单位的认可。今年6月30日,刘文涛获得了“北疆先锋邮路示范岗”荣誉称号。
目前,高校录取通知书已进入投递高峰期,区分公司在寄递服务的全环节开辟了“绿色通道”,从收寄、分拣、运输到投递实行全环节闭环管控,对录取通知书邮件进行优先处理、单独封袋、拴挂专用袋牌,执行最高操作标准、最严操作要求,从草原林海到荒漠戈壁,确保每份高校录取通知书邮件迅速、安全、准时送到考生手中。无论是在原始森林的兴安盟,在草原深处的呼伦贝尔,在生命禁区的阿拉善荒漠,边疆邮政人和边防战士共同坚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用坚定的信念守护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