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交通员的自述(中)
志刚   2019-11-04   来源:山西邮政

  我们接管了太原中华邮政,参与新中国邮政的建设

  太原解放后,我们各交通站站长奉命调回太原。

  在接到命令的当天,我从定襄南庄坐火车到达阳泉,再由阳泉坐火车到达榆次火车站,随晋中行署各单位接管人员乘专列窄轨小火车向太原方向进发。由于是第一次坐火车,心情特别激动。临走时,换上自己唯一一件白衬衫,没想到当晚坐的火车却是刚拉完煤的空煤车,一路到达太原后,白衬衫变成了黑衬衫。大家相互看着,却也不能笑。因为要保持严肃,大家只露出雪白的牙齿,一个个都成了“铜锤大花脸”。时间万分紧迫,我们刚下火车,就直接参与了接管太原中华邮政的工作。兵分两路,我们这一路直接去太原市南门内首义街路西的两层楼房内,这是太原邮政局的地址所在。我们就是去接管这座两层楼。一路上,宽阔的洋灰马路上,到处是弹坑,到处是被炮火炸断的电线……

  接管太原邮政局后,最主要的是恢复邮政业务。接管组当时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处理积压的邮件。第二是开通通往解放区的日干线邮路。第三是开始营业,暂时只收寄平信邮件。

  不久,太原至北京邮路开通。

  接下来,按照上级精神,成立山西省邮政管理局,我被分配到警卫班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被调到了包裹股,到代购台当代购员,做揽收包裹业务。我们那时候就想,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党让干啥就干啥,所以,我们的心里始终是快乐的。由于当时没有成立太原市邮政局(省邮政局和太原市邮政局合二为一),到了1950年,太行、太岳、晋中北岳区、晋中四区归山西省邮政局统一领导(合四为一),阎晓峰同志任局长。我当代购员后,深感自己文化底子薄弱,业务水平低,一直想找一个机会提升自己。1951年秋天,机会终于来了,南京邮电学院面向山西招收30名学员,我有幸名列其中。这件事情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只有在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我才能有这样的机会。那一刻,我激动得彻夜难眠。

  

  图为1954年白计瑞(前排右一)在南京邮校与同学们合影。

  经过长途的“旅行”,我们到达了南京城,参观了雨花台,拜谒了中山陵,接下来就是紧张的学习。在南京学习的4年,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有了极大的提高。到了第五个年头,由于自己当交通员时落下的病根,我得了严重的胃溃疡,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山西省邮政局。这时,邮政与电信局早已合二为一,叫山西省邮电管理局。我先后在省邮电局人事处、肃反办、审干办、监察室等部门工作过,就这样,过了2年。

  1957年6月,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省局准备给各县局配备专职书记,我被分配到五台县邮电局任书记。就在我走马上任之前,上级又改任我为静乐县邮电局专职书记。当时,我心想,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党让去哪里,就义无反顾去哪里。可是当我去了静乐县邮电局,听新任局长吕彪介绍后,才知道静乐是个山区,县邮电局的全部家当就是一间营业室,一间封发室,一个锅炉房,一大间会议室,一个小套间。这个小套间,就成了我和吕局长的办公室兼卧室。全局职工几十人,都在外面住。局里有十几头骡子,一班两头骡子。邮路是骡子班邮路,他们每天到平社火车站接邮件。其次,还有一个最头痛的问题,就是静乐局的前8任局长,都是受处分走的,这里的贪污问题严重,职工偷包裹的事件时有发生。一系列的问题摆在面前,我思想压力很大,思来想去,觉得首要问题是解决职工的办公和住房。我一次次往省局跑,资金终于到位了。又在县邮局附近批了一块菜园子。我和吕局长亲自指挥,仅用一个月,办公场所的问题解决了,职工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图为白计瑞(前二排左四)与静岚邮局职工合影留念。

  接下来,开始对丢失包裹的事情进行处理,针对这种有损邮政信誉的情况,我们主要以启发教育为主,通过谈心和教育,做职工思想工作,增强职工对邮政事业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各项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建立。随着时间的流逝,丢失包裹事件不再发生,职工的干劲越来越足,各项业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1959年,忻县邮电局和定襄邮电局合并,组建忻定邮电局,我被任命为忻定邮电局局长。当时,我的思想上有顾虑,领导鼓励我说:“换了新的工作岗位,到了新的工作环境,只要你努力工作,我们会支持你的。”领导的话犹如一颗定心丸,使我铁了心,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忻定邮电局工作的5年里,尽管国家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还是保持了安定团结的局面,稳定了职工队伍,保证了通信工作的畅通无阻,邮政业务保持了好的发展势头。也许是由于自己年轻时,当交通员饱一顿饥一顿的落下了病根,不久,自己的肠胃病又犯了,休息一段时间,于1965年5月,我被调回山西省邮电管理局,任总务科科长。

  编辑: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