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企业应乘势切入快运市场
石立群   2018-07-25   来源:中国邮政研究院

  2016年以来,通达系上市快递企业陆续涉足零担快运这一市场,而顺丰和百世更是早在数年前就已开展相关业务。与增速放缓的传统快递市场相比,快运市场不仅空间更大、增速较快,而且集中度低,抢滩这一市场既有快递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机,也是客户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零担快运市场发展现状

  2017年,我国零担快运市场规模约为1.25万亿元,是快递市场规模的两倍有余,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德邦、安能、中铁物流等排名前10位的快运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仅3%。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87%的公路运输主体拥有的车辆数在10辆以下,且92%是个体户,“多、小、散”特征十分明显。

  零担快运具有显著的的TOB属性,服务对象广,服务产业多,受产业生命周期影响小,其规模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按照“十三五”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在部分整车需求向零担转化和B2C电商大件包裹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我国零担快运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万亿元级别。

  主要快运企业发展迅猛

  从2017年各家企业的收入和货量数据来看,总体表现为老牌快运企业增长乏力,新势力企业表现抢眼。

  1.德邦

  德邦创始于1996年,2017年快运业务实现营收129.94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仅为2.93%,但仍保持绝对领先地位。不过,这一优势源于德邦占据高端小票市场,在货量(478.6万吨)上已被平价小票市场的安能(828万吨)大幅超越。

  德邦的优势产品包括精准卡航、精准城运和精准空运,通过承诺运输时间、提供货物查询、长短途结合的运输方式,为中小型客户提供高时效、低破损、合理价位、客户满意的快运服务。

  2.顺丰

  2017年,顺丰在重货产品上实现营收44.02亿元,同比增长79.93%。在刚刚过去的5月,顺丰注资17亿元收购新邦71%股份,并成立新公司“顺心”开展快运业务,并规划“在2020年实现12000家网点规模”。

  据新邦官网信息显示,自2005年起进入公路快运市场以来,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有1000多家网点,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城市248个、三级以上城市725个,网络覆盖全国95%的县级以上城市,日吞吐能力6000余吨。

  3.中通

  2016年5月,中通在通达系中率先成立快运公司,同年8月正式起网,2017年以15.6亿元的营收位列国内快运12强。

  近日,在红杉中国、鼎晖和云锋三家知名投资机构与中通快递联合投资下,中通快运完成超过一亿美元A轮融资。借助此次融资,中通快运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系统研发投入,加强转运中心建设,优化网络布局和车辆配置,提升整体管理和运营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4.其他

  2017年3月,圆通试水30~100千克大件门到门,收取3万元押金+5万元加盟费,优先向自己的快递加盟商开放。

  2017年9月,韵达成立快运公司,10月正式起网。

  2017年底,申通增资快捷,并于今年1月正式推出快运业务,但随后停摆。

  分析与建议

  中国邮政以快运业务为抓手,从轻小件服务向中大件服务扩展,是迈向综合物流服务商的必经之路。

  1.优劣势分析

  中国邮政开展快运业务,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网点众多且遍布全国,其网络触达能力十分突出;二是干线运力丰富,在公路运输与航空运输上均有较为雄厚的资源基础;三是在物流从业经验和网络运营能力上有多年的积累,有利于资源配置;四是中国邮政的品牌识别度较高,有一定的客户基础。

  同时,也应认识到不足:一是起网慢于主要快递企业,失去了先发优势;二是B端市场在开发和维护上的经验不足,不能照搬照抄C端市场的理念和做法;三是中大件在仓运配上有别于轻小件,在运营环节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

  2.具体建议

  一是立足综合物流服务商,统筹规划。快运业务在中国邮政的发展蓝图中不仅是试水,而是迈向一流综合快递物流企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这项业务对内而言涉及诸多方面,对外而言面临激烈竞争,应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权责利等制度安排上统筹规划,才可能少走弯路、顺利起网。

  二是充分借鉴国内外行业企业发展经验。国内主要快递企业已经在快运业务上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尤其是顺丰和百世;国外企业的经验则更为丰富,其中欧美的快运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发展已经成熟,其发展路径值得研究和借鉴。比如,美国快递业巨头FedEx与UPS都是通过收购方式进军快运业务,其收并购路径通常是“快递→零担→整车→供应链”,由此实现向综合物流服务商的转型发展。

  三是在起网工作上扬长补短,实现均衡发展。虽然邮政企业进入的是一个“多、小、散”的市场,但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都不可小觑,这些企业不仅拥有成熟的运营团队,还具备扎实的客户基础。邮政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通过对外合作等有效途径尽量补齐自身短板,实现从转运中心到干支线、网点等各个环节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