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知行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3年6月17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

    □孙雪萍

    《周易》言:“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先秦人讲的“时”,就是时机。“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出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强调做事要与时俱进,抓住时机。 

    道家的老子关于“时”的论述是这样的:“上善若水……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动善时”,可以理解为行动要善于把握时机。春秋末期的范蠡师承老子之弟子,作为一名政治家,他将天道推衍到人的行事准则,“人道不逆四时者,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皆当和阴阳四时之变,顺之者有福,逆之者有殃”。无论是国君还是平民,其活动都要顺应阴阳消长、四季时序的变化规律,顺应它就会得到福祉,违反就会有祸殃。范蠡所言的“时”,可以引申为一切外在的客观条件因素,当这些因素还不成熟时,不能违背“时”的规律而轻举妄动,否则,就会招致祸端;当外在客观条件具备时,应积极努力、一击制胜。“时”的方法论在范蠡的军事思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确定战略、指导战争时,要顺应天时,抓住时机。时机不到,绝不冒险轻易出击。范蠡对“时”的深刻把握,使其在辅佐越王的过程中表现出成熟的军事征战谋略。 

    范蠡助越王取得了彪炳史册的霸业,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够审时度势,应天时而果断行动。相反,如果不具备这样深刻的洞察力,有机遇而无视,必将铸成大错。古代很多思想家都深刻论述过有效利用时机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我们未必时时处处都能如哲人们所强调的那样去做。时机是个令人难以捉摸的东西,不是容易被发现的,否则,怎么会有“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类描述呢? 

    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机遇、新挑战更是层出不穷。例如,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驱动力,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AI技术已渗透千行百业,尤其是在金融、电信、邮政、制造、物流以及医疗等领域,各大企业已纷纷布局AI项目,通过新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促进高质量发展。当前正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未来发展如何,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立足当下,抓住技术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权。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良机,抓不住就是危机。机遇不等人,抓住了才会有未来、有希望。因此,只有积极地、敏捷地拥抱和融入这一滚滚大潮,才是明智之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