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分行员工在烟田收集烟农生产信息。
截至5月底,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两烟”产业贷款余额达83亿元,是2021年的18倍,年均增速高达90%。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贵州省分行与贵州省邮政分公司握指成拳、以创新协同模式在黔贵大地奏响的“金叶振兴”协奏曲。
“铁三角”发力 破融资困局
盛夏时节,贵州烟叶基地里,绿油油的烟叶长势正旺,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小小的绿叶子既是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更是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然而,长期以来,烟草产业的金融服务却被卡着“脖子”:种植端“小散弱”的格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烟农融资难,烟草商户也常因规模小、缺抵押物而融资无门。在传统服务模式下,银行员工“扫街式”走访如同大海捞针,效率低、覆盖面窄。
破局的“钥匙”藏在协同里。贵州邮银深入调研烟草行业全产业链后发现,种植端和销售端的零散数据正是打开信贷之门的最好钥匙。今年4月,贵州邮、银、烟三方协同发力,组建“三位一体”服务联盟,依托烟草公司提供的种植数据,贵州省分行迅速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为烟农精准授信,目前已累计向烟农和商户发放贷款12.73亿元。此外,针对收购季烟草款到账慢的痛点,邮、银、烟三方合作推出“智慧烟叶”收购系统,叠加实时支付、账户校验、烟农客户管理三大核心模块,使烟草款到账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20分钟。
数据为媒 资金精准触达
7月的乌蒙山晨雾如纱,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黑石头镇连片的烟田里,烟农孔明芬望着长势喜人的烟叶笑得合不拢嘴:“邮储银行12万元贷款一到账,我这40亩烟田就有保障了,今年少说也能挣20万元。”
今年春耕备耕时,孔明芬还在为钱发愁。烟草站工作人员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拿着这份种植协议找邮储银行,准能贷到款。”更让她惊喜的是,还没等她动身,贵州邮银的联合服务队就带着展业设备进了村,一上午就帮她办好了贷款手续。
为高效服务烟农,邮、银、烟三方共享数据,建立烟农种植信用档案。贵州省分行根据烟农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等生产信息,推出“以种定贷”模式。新模式下,“地里有苗、账上有钱”的精准金融对接,让每株烟苗都成了融资抵押物,使烟农获贷率大幅提升。到了烟草收购季,烟农的烟草交易数据也会化作“信用种子”,为来年的精准授信提供依据。“以数为媒使曾经的被动授信转变为精准触达的主动授信,推动贵州省分行‘两烟’贷款规模遥遥领先同业,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贵州省分行行长罗安东说。
邮银“一家亲” 服务直通心坎
端午节前夕,贵阳市观山湖区的烟酒店店主张女士看着售空的货架喜忧参半,节日订单火爆,可资金却周转不开。
烦闷之余,她想起几天前邮政揽投员送货时留下的邮储银行宣传册。“缺资金时翻翻这本宣传册,没准能帮上忙。”揽投员的话犹在耳边,燃起了她的希望。张女士按照宣传册上的指引,下载了邮储银行App,并申请了50万元“产业贷”,当天傍晚,钱就到账了。第二日,她用这笔资金及时补货,端午节期间小赚了一笔。几天后,当揽投员来送货时,张女士笑着说:“你们真是邮银‘一家亲’,送包裹还捎带‘送’贷款,这‘一条龙’服务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高效贴心的服务里藏着贵州邮银的协同之道——邮政员工引荐客户,银行员工做好融资服务。目前,遍布全省的900多个邮政代理金融网点焕新升级为“金融便利店”,既能对外办理储蓄存款、销售理财产品,又能引荐贷款、提供对公咨询。走街串巷、深入田间的揽投员化身为邮储宣传员,及时将邮储的惠民活动、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传达给烟农和商户,真正将邮银金融服务送到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