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邮故事丨赤脚英雄
省邮政培训中心   2022-06-20   

       1945年8月15日,山东省政府和山东军区联合召开的“英模表彰大会”上,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同志正在作报告,突然传来了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霎那间人群沸腾起来,全场欢声雷动,代表们不断地高呼起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毛主席万岁!”同志们沉浸在无比兴奋之中,有些代表拥抱在一起,许多人热泪盈眶……庞耀作为战邮总局推荐的英模代表参会,见证了这个难忘的历史时刻,庞耀讲这是他生平中最难忘的一次盛会。

       01赤脚英雄

       战邮英雄庞耀,是山东省赣榆县人。17岁时,就独自外出谋生,闯码头,卖苦力。受尽了凌辱,看尽了人间不平。1940年,赣榆来了共产党,人民翻身得解放,庞耀报名参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战斗生涯。1942年,调到山东战邮总局交通科,任政治交通员。

       当时战邮员穿的鞋子都是老百姓送的军鞋,庞耀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山东汉子,因为脚大,鞋子都穿不上,送信时只好赤着脚走,时间长了,脚上是一道道的裂口。

       1941年11月,日军纠集了5万多日军、十几万汉奸,对沂蒙山区进行“扫荡”。庞耀接到任务,去鲁中送机要文件,由于敌人活动猖獗,只能夜行。北方11月的天气寒风呼啸,像刀子一样,刮得脸上生疼。

       赤脚奔走在漆黑的夜色里,月黑风高,路又不熟,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摸,脚不时踏在石子上,刚愈合的口子裂开了,血水往外流,刚流出来就冻结了,再走几步又裂开,钻心得疼。

       途经沂河,在涉水过河时,裂口里钻进了许多沙粒,上岸后走路,脚上像扎了无数的钢针疼痛难耐。为了抢时间,顾不上包扎,庞耀咬着牙、一瘸一拐往前赶,终于在天亮前赶到了目的地,完成了任务。

       今天我们真的是很难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双脚。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中有段记述:父亲心脏病突发,金一南回家伺候,要给他洗脚,父亲支支吾吾不同意,在脱掉鞋子的一霎那,被眼前一幕惊呆了:脚底板的茧起码3厘米厚,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老茧中藏着许多石渣、断树枝、和草刺。

       这是一双老红军的脚,长征时没有草鞋穿,赤脚行军便有了这样一双“大脚”。庞耀老人的脚应该也是这样的吧。

       解放后庞耀一直工作在邮电战线上,曾任江苏盐城市邮电局长。2008年,山东战邮纪念馆筹建之时工作人员采访了这位老英雄,在老人的记忆中有许多电影故事般的情节。比如将情报交换点设在土地庙里,前一站的交通员把情报压在神像下,取情报的人假装拾粪到庙里来取。还有将文件折成小块放在扁担托子里,或是塞在高粱秸里,走路时抓在手里,敌人不会注意;也有将文件卷成小卷,包在草捆里,或是用头发丝扎上,系在蓑衣里…为保证情报文件的安全,战邮员们想出了许多方法。

       让我们追随庞耀老人的记忆,看一看机智勇敢的战邮员,与敌人之间那些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02过封锁线

       1944年,我和王玉贵同志从冀鲁豫送文件回来,到达大汶口车站时天还没黑,铁路两旁都有敌人封锁着,我们就商量等天黑后从桥洞下穿过封锁线。谁知敌人派了8个日本兵,架了两挺机枪封锁着桥口,日夜轮流站岗。

       我们身上有文件,不敢轻举莽撞,就先找到当地的一个伪村长,住在他开的旅店里,准备伺机过河。可等了两天都没能过去,我们很着急,一来身上有任务,二来旅店里常有日本兵和汉奸来往,很不安全。

       晚上我们和伪村长商量了好久,终于想了个办法。第二天一早,有个卖菜的农民要到铁路那边去赶集,被伪村长一把拉住,伪村长带着求助的口气说:“老哥,我有两个朋友搞了点‘黑货’,不好过桥,麻烦借你的菜担带过去。”他边说边帮着卖菜的放下担子,然后把他拉到里屋喝茶去了。

       我一看正是时机,便迅速取出文件和匣子枪,把文件埋在菜筐里,上面用青菜、大葱和茄子盖上,等到卖菜的老农走出来,我们已布置停当。我换上了伪村长拿来的一套破旧的本地衣服,化装成卖菜的,王玉贵化装成赶集的。为了防备万一,我让王玉贵带着枪,如果被敌人发觉,就撂倒他几个,然后拿起文件就跑。一切准备就绪,三个人挑的挑、背的背,一起朝桥头走去。

       转眼间来到桥头,一个日本兵走上前来,不知问了句什么,就顺手从那个装文件的筐里抓起一把葱。我见此情景,心里咯噔了一下,正准备冲上去,只见葱旁边的茄子滚了下去,盖住了文件,日本兵没发现。好险啊!

       卖菜的可能懂几句日本话,赶紧上前说:“报告皇军,芹菜的没有。”

       日本兵听罢,一挥手:“开路开路的。”

       于是我们顺利地过了桥,到隐蔽的地方取出文件和武器,大步流星地往游击区赶去。

       03突围

       战邮交通员日夜穿行在敌占区,便于侦察敌人的动向,搜集军事情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战邮员又是侦察员、情报员。

       1944年8月,日军用拉网战术在滨海地区进行“扫荡”,把群众从西往东朝海边赶。情况非常紧急,总局派我到10里外的分局去送信,我接过文件就小跑着上了路。很快就赶到了分局驻地,但出乎意料的是分局已经转移。

       我深知在这种风云变幻的形势下,文件一旦延误,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万分焦急之际,我发现刚下过雨的地上的马蹄印,应该是机关撤退时留下的,我高兴极了,赶忙顺着脚印追去。从上午追到傍晚,终于追上了分局,完成了任务。

       情况复杂,不能停留,我休息片刻就往回赶,回到总局驻地时,总局也转移了。我顾不得歇一下,立即动身去找总局。

       路上看到一群敌人正向一座小山层层包围上去,我立即想到,总局是否就转移在这个小山上,万一被敌人包围出不来怎么办?我得侦察一下敌人的虚实。

       我小心地向敌人靠近,发现狡猾的敌人因兵力不够,在大路口点着火把,做样子吓唬人,主要兵力都布置在小路上、树林里,等我们上当呢。

       我瞄个空隙,从大路上顺利地通过了敌封锁线,又穿过了合击圈。在山场里转了两圈,终于在一个小山脚下找到了机关。原来战邮总局、军区等机关都被困在这里,我连忙找到赵志刚局长,原来他们因摸不清敌人的虚实不敢突围,我把敌人的布置情况向他作了汇报,经过仔细研究,决定从东面大路口突围。

       此时天已快亮了,我顾不上吃饭,跑在队伍前面当向导,机关的队伍紧跟在后边,从大路口冲出了包围。天亮后,敌人气急败坏地扑了个空。赵局长拍着我的肩膀说:“老庞,这次要不是你,我们就全完了。”说罢他把自己用的匣子枪给了我,我心里深为感动。

       在庞耀的战邮生涯中,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机智勇敢,多次出色地完成艰巨的任务,1945年,在“二·七”劳模大会上,庞耀被评选为山东战邮模范和山东战邮英雄,成为全省战邮员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