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伴生新物流带来新机遇
于甜甜   2018-09-11   来源:中国邮政研究院

  新零售与新物流的共生与特征

  “新零售”一词最早是2016年10月马云在阿里巴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的。阿里研究院对新零售的定义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具体来说,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新零售瞄准实时、高效、成本节约型资源配置,深度且精准地挖掘客户需求,基于直播、社交、反馈的客户体验等目标,贯穿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VR等新兴技术。总结说来,新零售的特征大致如下:

  新零售目标:从产品导向向消费者导向转变,提升消费者体验。

  新零售的展现方式:通过打通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的壁垒,实现全渠道销售。

  新零售的实现手段:通过供应链连通生产、销售、配送等上下游产业环节,通过智慧物流等手段,完成实时、高效、成本节约型资源配置。

  新零售的技术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CR/VR、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新零售的核心价值:将最大程度地提升全社会流通零售业运转效率。

  当下人们已经颇为熟悉的新零售模式——盒马鲜生、京东7FRESH、便利蜂、饿了么……不管是火热发展的“餐饮+超市”这类新零售产物,还是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抑或是转型新零售的传统实体零售店与电商,都在不断强化物流,精准库存控制、智能配送等已成为零售商们提高坪效、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乃至提升经营业绩的重要一环。

  剥开绚丽的外衣,新物流在伴生新零售这一新业态产生、发展的同时,二者也相互促进壮大、升级。因此,新物流可定义为“以货物流通为基础的数据链接技术推动的服务支持体系”,即新物流已经突破传统物流的发展形态,从单一的物品流通发展成为以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为支撑的时效性全供应链的新业态模式。

  从新零售带来的改变看,需求的小众化、碎片化、快速性会是未来的趋势,正因为此,未来物流企业的服务针对性、反应速度的敏捷度也会相对应地成为竞争力,而不再是只看规模和体量。

  在新零售对人货场的重构中,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的介入,物流行业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方面逐渐呈现出智慧化蓬勃之势。从这个角度出发,新零售时代的物流需求就是去中心化,打破旧的传统物流链条“建立中央仓(BD大仓)—二级分拣中心—城际配送站—末端配送”的模式,新物流将围绕消费者的所在来配置物流资源。

  因此,新物流需要有三个层面的服务:

  首先是线上线下“软硬兼施、人机匹配”的基础设施服务,包括线上的SAAS云,线下的快运快线网络和关键的连(链)接枢纽(物流中心)。无论是京东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和综合性智慧物流的“334工程”,还是菜鸟以拥有“菜鸟智慧大脑”的新能源物流汽车为主角的未来绿色智慧物流的“ACE计划”,其实都试图从新物流的基础设施入手来把握未来。

  其次是庞大信息体系支撑的“赋能”服务。包括由消费者偏好数据逆向传导的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信息,以及各种各样几乎无所不包的特色服务。这并不是单纯的物流服务,而是由多家各有所长的物流服务企业紧密构建的信息生态体系,以数据构建出极其丰富、精准、及时的新物流服务。

  最后是及时配送营造丰富的场景和突破界限的体验服务。社群林立的“小时代”消费无时无处不在,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的按人按需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在物理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得到最大的延展,消费者不受区域、时段、店面的限制,商品不受内容形式、种类和数量的限制,消费者体验和商品交付形式不受物理形态制约,即时物流刺激消费、驱动消费,整个效率提升了,而规模成本下降了。

  新物流带来的新机遇

  智慧物流作为物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不仅成为现代物流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的主要手段,也将成为新商业的驱动力。未来的商业是“虚拟商业+实体商业”的结合体系,是“流量+场景体验+交易+物流+供应链+支付+金融+大数据+智能智慧……”融为一体的新商业生态。新零售将用户与产品研发直接拉近,供应链发生全面的变革,面对变化谁能抓住当下的机遇,提前布局,谁就能成为赢家。

  首先,中国邮政要抓住新物流带来的供应链变革趋势,向前建设智慧物流供应链。寻找行业伙伴共同推进智能仓库、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核心领域建设。在物流数据、物流云、物流模式和物流技术四大领域与行业先进的仓储管理企业、专业城配管理系统研发企业合作,应用最新的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移动支付、窄带物联网等技术为寄递业务寻求专业解决方案,实现物流业务的“智慧升级”,提升运输效率。

  其次,中国邮政要认准新型城市配送模式发展新动向,开展即时配送新业务。新零售时代的城市新配送商业模式将是:云仓+共配+新能源+融资租赁+共享经济+人人创业。有仓储、懂商流、能配送、做金融、讲时效、重服务,这将是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方向。新物流和社区商业有机的整合,“最后一公里”会有两个变革,一个是整合,另一个是升级。整合是末端物流配送的整合,升级是物流服务衍生出来的社区商业服务。随着阿里收购点我达、顺丰开展即刻送,外加闪送、饿了么、达达、UU跑腿、快服务等对即时配送业务的加码,城市即时配送市场已经热火朝天地成为“效益蓝海”。中国邮政依托广泛的末端网点优势和人员红利,开展城镇即时配送不仅能够降本增效,更是业务转型、提高寄递服务质量的“独木桥”。

  最后,中国邮政要把脉县域物流未来三年发展新爆点,深耕农村物流服务。县域物流承担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关键枢纽环节,而县域物流成为当前各大物流企业忽略的盲点。县域物流是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市场,未来“县域+农村”的消费人口达9亿多,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互联网消费将全面爆发,商流通了,物流不通,一切交易都不能成为闭环。所以说,县域物流的发展和布局,机会很大,定位商业、迎合政策、升级模式、借力资源很重要。中国邮政有着坚实的农村网点优势和基础,促进“农产品上行+工业产品下行”不仅是邮政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理念和初心,也更好地契合当下新零售发展带来的生鲜消费需求,在现有农村寄递普遍服务的网络基础上,与标志性农产品属地开展战略合作,深耕生鲜冷链运输就成为中国邮政引领区域物流市场的决胜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