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集包法俗称“打方包”,相较于传统集包法,“打方包”可保证邮袋外表平整、无凸起部分,装车时可以整齐码放,最大程度利用车辆空间,从而有效提升车辆装载率,有助于寄递降本增效。
“方形集包法的运用有效提升了车辆装载率。”看到自己提出的金点子在落地实施后有了效果,现任浙江省绍兴市邮政分公司寄递事业部副总经理邬奕青很是激动。“方形集包法是2017年底在宁波邮区中心局正式应用的,仅半年时间就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在快包业务量接近翻番的情况下,一级干线运输费用只增加了12%,同时,亏损率下降了6%。”
说到方形集包法的提出,还要往前说起。为促进包裹快递业务发展和提升全网运行效率,2016年12月,集团公司启动了快递包裹出口集包封发的试点工作,并于2017年4月在全国推广。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实施出口集包封发的邮件应该是轻小件,即体积小、重量轻的物品状和扁平状邮件,其中,物品状邮件最长边要小于30厘米,扁平状邮件厚度要小于5厘米、最长边小于40厘米。
该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了集包封发邮件的经营效益和处理运输效率。浙江省邮政分公司要求,对最长边35厘米以内的轻小快递包裹邮件实施集包封发,薄形扁平状包裹及直径较小的筒状邮件必须封袋。同一时期,浙江省分公司包裹快递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网运处理效率和处理成本问题制约了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当时还在宁波中心局任职的邬奕青开始思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集包方式形体如同米袋,随意摆放后邮件之间相互碰撞,使破损率提升,并会直接影响袋内邮件容量、车辆装载率,造成运输成本上升,降低企业效益。”邬奕青解释说。
于是,2017年,邬奕青带队组织宁波中心局业务骨干去民营快递公司的处理中心观摩学习,深入了解部分民营快递公司在处理中心的管理模式、结算模式、操作模式等。他们发现,民营快递公司集包全部打成方形,袋均装件量达到每袋25件,车辆装载率也有了明显提升。因此,同年11月,在宁波空港出口处理中心启用之际,邬奕青团队就对方形集包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管控。
考虑到运输费用和处理中心人工费用是宁波中心局的两项最大成本,邬奕青带领团队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通过重新招投标,来降低部分外包的处理中心业务和干线邮路运输价格;二是制定装车规范,对干线邮车装车规范考核;三是对中心局进口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提升处理效率。“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性管控,当时的处理能力确实有了很大提升,成本费用也有很大程度下降,但我们觉得与民营快递公司相比,在同车型的载重量上还有很大差距。在多次召集骨干研讨后,我们决定再引进民营快递公司的‘打方包’。”
邬奕青详细讲解“打方包”:
首先,采购适合方形集包的撑袋架。规格是按照现有一次性编织袋设计: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呈“匚”形结构,主框架采用1.2厘米钢筋,最大面两侧用铁板覆盖。这种材料和形式一方面可确保方形整体结构,另一方面还具有较强弹性,总重量轻,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同时,制定《集包操作规范》,按照“方形打底、软小居中、方形封口、紧靠绳扣、袋牌朝外”的打包原则,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小件物品通过使用方形袋作为邮件容器,既降低了邮袋成本,又由于邮袋外表平整、无凸起部分,装车时可以整齐码放,最大程度利用车辆空间,可增加5%~10%的装载率。
其次,制定集包规范考核办法。严格执行考核办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和考核,值班主管在现场检查时,对不合规范集包立即进行纠正,并做好记录,纳入操作人员个人考核。
最后,对“打方包”的效果进行检验。检验分为方形集包和传统集包两个组,现场PK测试。根据随机抽查统计结果,传统集包组袋均装件量21件,方形集包组24.5件,多装3.5件。邬奕青算了一笔账:以每袋容积80厘米×60厘米×40厘米为标准计算,一个容积50立方米的车厢,用传统集包法可装260袋,如按方形集包法,每车可多装910件,每件可降低运输费用16.6%。
今年4月,“打方包”在浙江邮政全省省内件全面推广。
“寄递业务做大规模的同时要考虑效益。我认为,在寄递业务快速发展的当下,‘打方包’是符合市场规律、对标行业先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举措。”邬奕青希望“打方包”能产生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