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邮政人生“三级跳”
作者:赤涛
时间:2018-09-06     来源:中国邮政网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八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次夺得金牌、奖牌“双冠王”的佳绩。作为中国体育军团的“铁粉”,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比赛画面,既不是亚洲飞人苏炳添的惊艳撞线,也不是中国男篮的铁血复仇,而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三级跳远中的一次次冲击:助跑——踏板跳——跨步跳——跳跃。为什么我单单喜欢三级跳这个比赛项目?因为它的连贯动作太像我的邮政人生了。

  34年前,16岁的我考上了北京市邮政学校。要说当时是怀揣着一个邮政梦想那简直就是笑话,确切地说,从小学五年级就已经开始集邮的我,每每到邮局柜台踮着脚尖购买邮票已经成为一种庄严的仪式,为了能买到更多的集邮邮票,我考取了邮政学校。三年的邮政专业学习,让我了解到集邮只是邮政的一个专业,还有诸如邮政营业、报刊发行、电报收寄、运输分拣、邮政储蓄等很多专业。邮政就像一张网,每一个专业是这张网的一个节点,而每一名邮政人则是这张邮政网的一个细胞,细胞在不停跳动带动着各个节点的运动,才使这张邮政网活力四射!

  19岁,我成为一名光荣的邮政人。对于当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中国邮政来说,既古老又年轻,新时期新时代呼唤有着更高学历的年轻人来推动邮政事业的不断发展。我报考了大学专科的函授学习。支局长鼓励我积极报考,却在“单位意见”一栏中批注道:时间自理,学费自理。怀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我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机器,在平时的工作中踏实苦干、任劳任怨;把午休时间和业余时间全都用来准备考试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把考取的喜讯报告支局长的时候,支局长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这才读懂了当时支局长批注的用意——“激将法”,这也让我成为支局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职工。将大专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我提出的一项有关邮政营业大宗收寄登记单改革的合理化建议还被支局选送到区局参加评选;同时,我在业余时间创作的一篇篇“豆腐块”也争相发表在邮政报刊上,这无疑给了我为邮政事业奔跑的动力。

  1998年,借着改革开放20周年的东风,区局开始推行机关人员择优录用改革。我参加了宣传干事的竞聘并被录取。这是一个全新的邮政岗位,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我来说有着十分紧迫的心情。领导推荐我参加了人民日报社新闻写作班学习,我又偷偷自费报考了摄影师班的进修。当时,电脑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一台电脑哪怕是攒的也要上万元。为了增强稿件的时效性,用电脑撰写稿件并用互联网投送稿件已渐成趋势,我毫不犹豫地花了上万元购置了电脑。有了电脑,我的稿件可以反复润色修改;有了互联网,我的稿件可以第一时间送到编辑案头,电脑和互联网让我的宣传工作如虎添翼,这一跳使我在邮政新闻圈中也小有名气。

  新世纪改革的春风再次吹来,邮政报社开始从各区局宣传科中选拔专职编辑、记者。我再次成为幸运儿,成为一名专业的编辑、记者。要学真本领,需下苦功夫。我把报社近年来的合订本全部浏览一遍,对优秀的版面和文章全部复印,下班后不断揣摩学习。当我编的版面呈现给大家的时候,编辑老师和报社领导连连点头表示肯定。

  同事的赞许,领导的肯定,给了我满满的信心。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本科班的学习和文学创作班的进修,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我主动深入到一线采访,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和新闻同行的好评,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2008年适值改革开放30年,党中央发出了要办一场举世瞩目奥运会的倡议。我主动出击吃住到一线,连续采访报道邮政服务,一篇篇鲜活的稿件见诸报端,在“北京奥运”邮政服务现场中的无私奉献,特别是一幅“北京邮政奥运服务团队”的照片还获得了摄影比赛的三等奖,北京奥组委特别发来感谢信对我的工作表示认可,本人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进入后奥运经济时代,我将笔触从邮政服务工作现场的描摹,转移到对邮政事业未来走向的关注,邮政的百年沧桑既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沉重寄托。我开办了邮政言论栏目,既针砭部分邮政人和部门的失误,又畅所欲言邮政的未来发展。每年我都有几篇言论在《现代邮政》《中国邮政报》《邮政研究》《中国集邮报》等报刊采用。这一跨步跳,让我站在更高的平台来思考邮政未来的创新发展。

  2012年,我从一名专业的编辑、记者转身从事专业的集邮业务宣传。这些年,集邮专业从当年邮政业务中不太起眼的专业逐步成为现在邮政的主要业务之一,既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代邮政发展的必然。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专营优势,又有着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基础,再插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翅膀,我有理由相信,集邮专业的未来发展会更美好。

  邮政人生已逾三十载,见证改革开放40年。是邮政给了我引以为荣的工作,是改革的春风让我实现了个人价值。我的邮政人生“三级跳”已经完成助跑、踏板跳、跨步跳,我将继续伴随邮政改革发展完成最后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