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昆 窦世欣 随着数字人民币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智能合约技术备受关注,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数字人民币业务的重要切入点。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定制化支付、定时支付等功能可以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准确性,优化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同时,它也像一把无形的“密码锁”,帮助客户降低违约风险和交易成本。 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现状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将智能合约技术在预付费监管、定向支付、资金归集与智能分账、供应链贷款等多领域多环节加以应用。 预付费监管,即对已付资金进行限制与监管,待满足条件后完成支付。以教培行业场景为例,教培机构的缴费周期一般较长,很多消费者担心“课上到一半,商家跑路”的情况。应用智能合约,消费者可以实现对已付资金的监管,根据课程进度进行费用的划转。除教培行业场景外,预付费监管在文体娱乐、美容美发、房屋租赁等预付消费型场景也同样适用。目前,工、农、中、建、交、邮储6大行均利用智能合约功能搭建了监管平台或系统,并在预付费领域落地应用。 定向支付可限定资金的支付对象与用途,目前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专项补贴、农民工工资发放等。在专项补贴场景中,银行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可将财政补贴、经费定向发放给指定人,并指定用途,有效解决了补贴私留、滥用的问题;在农民工工资发放场景中,可将总包公司的资金经分包公司直接支付到农民工工资账户中。目前,该功能已在建行落地。 资金归集与智能分账可有效提升资金准确性与流转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风险。例如工行的光伏收入结算项目,待电力企业为客户支付收入后,工行将定向为设备出租公司支付租金,剩余收益转入客户账户,达到直接分账的效果。 供应链贷款可提供“签约+履约”的方案,提高合同执行的约束力,降低贷款风险。例如工行以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为应用场景,实现了贷款的定向支付和保理场景的点对点支付,有效提高了金融风险防控水平。 邮储银行对智能合约的探索及发展方向 目前,邮储银行对智能合约的布局主要在预付费监管领域。今年以来,邮储银行与邮乐金服、数金公共服务等公司合作,落地了结合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预付费产品。该产品是经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批准,在数字人民币App“元管家”模块中首次上线的电商、健身行业预付消费服务。消费者可通过“邮生活”App及微信公众号中的“小邮数币商城”专区、智金卫士微信小程序购买、使用和管理相应预付费服务。 今后,邮储银行应进一步深入参与并探索智能合约应用领域。邮储银行可围绕预付费监管、定向支付、资金归集与分账、供应链贷款等行业应用较为成熟的方向打造基础性模板,后续根据各行业的差异性需求进行参数或功能上的修正,从而降低设计成本、优化设计路径。在具体应用中,邮储银行可与各地邮政分公司协同合作,优先探索智能合约在农业农村、物流结算、电商分销等领域的应用。同时,邮储银行应在布局智能合约的基础上,提前做好合约条件的数字化准备。智能合约的本质是将双方约定的限定条件以数字化、编程的方式展现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完成的前提就是限定条件可以实现数字化。为更好地布局智能合约,邮储银行应持续推进交易要素的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资产、票据、凭证、行为等,这些要素的组合将形成不同场景下的限定条件,唯有实现交易要素的数字化,才能实现不同场景需求下的限定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