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美加措
父亲牵着黄鬃马常年跋涉在雅砻江两岸的山水间,在藏彝两地来回奔走,一趟马班去来4天。每盼到父亲归来的日子,杨子总是在离家不远的路口上候着。远远望见父亲牵着黄鬃马从雅砻江边沿着蜿蜒山路而来,近了听到黄鬃马清脆的铃声,杨子一路飞奔扑进父亲怀里。父亲把杨子轻轻抱上马背,牵着缰绳,两人慢慢走在夕阳的余晖里。马铃叮当,笑声朗朗……
每到年终岁尾,杨子总会想起这一幕。退休后,父亲依然住在陪他一生的老屋里。石砌的老屋冬暖夏凉,倒也是个静养佳所。父亲在屋后房前种下许多桃树,春天桃花盛开,清风弄红花,馨香入心脾,掩映在桃林间的老屋成了小镇上最惹眼的风景。每逢夏天,屋后房前青葱郁郁,红桃压枝,四邻亲友常来老屋与父亲品桃闲叙,忆过往邮事,那也是父亲最为快乐的时刻。父亲在时,每年仲夏时节,杨子总能收到乡下捎来的蜜桃,个儿大肉甜,显然是父亲精心挑选过的。
退休后不久,父亲被查出已是肝癌晚期。为了照顾父亲,杨子申请从县城调回乡下老家的邮局。只要有时间,杨子都陪着父亲,聊他邮路的趣事,讲沿途的传说,一个邮人,一匹黄马,一条邮路,28年的过往一直牵着杨子好奇的心。
父亲走后第三年,抑制不住心中那份向往和对父亲的怀念,杨子独自一人牵着黄鬃老马踏上那条邮路。古道荒芜,鲜有过客,山路崎岖,静静蜿蜒在雅砻江东岸的陡峭崖壁上。记忆中的溜索已被吊桥取代,狂放咆哮的雅砻江水如野马般汹涌奔流,吊桥在呼呼的江风中起伏摇摆,人如醉汉在桥上踉跄前行,左晃右荡,就连常在山间行走的老黄马都有些胆怯。杨子用衣服蒙住老马的眼睛,牵着缰绳硬拉着它走过吊桥,蹒跚而艰难地往山顶爬去。当天傍晚,杨子投宿在山中唯一的村子里,在农家火塘边,村民向杨子讲述着父亲与村子的故事。正因为这条邮路、这个村子,父亲在这里收获了爱情,与这方山水结下一辈子的情缘。
第二天清晨,杨子在村里拣了一块白石装进袋里,继续着他的行程。也许是因为第一天的路途唤起了老黄马对这条邮路的记忆,它一路精神抖擞地在前面引路,带着杨子在日落时分到达此行的第二站——“佑安洞”。这是杨子此行最期待的向往之地,因为在父亲的故事里,杨子听得最多的就是“佑安洞”的传说,这里还有杨子心里一直渴望揭开的一个谜底。
父亲曾告诉杨子,以前常在这条路上过往的人都有一个习俗,在途中拣拾一块白石带到“佑安洞”前的空地上垒成一个白石砌成的“佑安堆”,在石堆里放上一件自己的信物,“佑安堆”就会护佑你一路不遭盗匪,不遇凶险,平安抵达目的地。父亲是这条路上的常客,他也亲手为自己垒砌了一个“平安堆”,杨子此行就是想看看父亲用28年的岁月垒砌成的“佑安堆”到底有多少块白石,里面代表父亲自己的信物究竟是什么。
由于山里通了公路,昔日熙攘之古道沉寂没落,“佑安洞”前杂草丛生,荒芜宁静,只有若干隐藏在杂草丛中高低错落的“佑安堆”述说着这条古道曾经的故事。杨子想,父亲在这条路上走了28年,他的“佑安堆”应该是最大最高的一个。可眼前的几近相似的白石堆立在眼前无从辨别。多年的期盼近在咫尺,却又触摸不到,杨子的心情有点沮丧起来。
这时,低头吃草的老黄马忽然走到洞口前一棵云杉树下的白石堆前,回头望着杨子。因有云杉树的蔽护,这个白石堆不像其他“佑安堆”长满了青苔,虽历经岁月风霜,仍透出淡淡的白色。
杨子小心地将白石一块一块拣开,认真数着;在白石堆底部,杨子找到了父亲放在里面的信物——四个废弃的邮袋铅封扣。由于时间久远,连在铅封上的蜡绳已经发黑腐朽,但铅封上仍隐隐能看清“淇木林”和“泸宁”的字样,这两个地名正是这条邮路的起点和终点。杨子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数完,4032颗白石、4个铅封,这就是父亲用28年的过往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印记。
杨子的心是激动的、骄傲的,4032次往来,2016个班次,父亲将最美的青春岁月留在了这条邮路上,更留给了杨子一生都可以追寻的故事。夜色中,跳跃的火堆旁,杨子一块一块地砌着白石,还是在那棵云杉树下,还是那4032颗白石,一个崭新的白石堆渐渐砌成,并有一颗崭新的白石加入其中。
杨子的行程还未走完,明天他还将上路,一个人,一匹马,一路的风景让他感动,更让他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