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2年6月17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仇润喜:令人敬佩的“津门说信人”

    □倪文才 

    2006年,我在组织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和兴建“中华集邮文献馆”时买了一本书:仇润喜与刘广生合编的《中国邮驿史料》。2008年,我在编著《中国邮文化》时,又购买了仇润喜著的三本书:《邮人说信》《信海游》《信趣》。在阅读这四本书后,我对仇润喜有了更多的关注。他是一位让我深感敬佩的邮政史研究者。 

    仇润喜,1945年出生,河北省井陉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在天津邮政局工作30多年,退休前为天津市邮政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他工作之余,勤于笔耕,在省部级报刊上发表有关文艺评论、企业管理、市场经营等类的文章若干,其中多篇获奖。他主编或与人合作编写书稿十余部,具有代表性的有《天津邮政史料》《中国邮驿史料》《说不尽的天津邮政》等。 

    显然,仇润喜最有建树的是对邮政史和书信文化的研究与保护传承。 

    早在1988年,他就开始主编《天津邮政史料》,到1993年用了5年时间编辑了5辑6册、280多万字,先后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天津邮政史料》第一辑以大量翔实的材料,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早期邮政通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较详细地记述了以天津为中心试办邮政初期的各种活动及大龙邮票的印刷、发行过程。第二辑为1882年至1911年清代邮政档案史料选集,分上下两册。第三辑为1912年至1928年中华邮政鼎盛时期档案资料选集。第四辑为1929年至1949年1月中华邮政河北邮区和华北地区人民邮政的档案资料选集。第五辑为记述1949年至1965年天津邮政发展变化过程的档案资料。 

    1999年,仇润喜与刘广生合编了《中国邮驿史料》。这是一部上起夏商、下迄清末的邮驿史料选辑。在选材上,以通信为重点,兼顾交通馆舍及其他,力图从旧的史料中,筛选出新的内容,并着眼于新发现的、稀见的史料的检索和利用。《中国邮驿史料》共10编、45目、666个子目,共90余万字。该书展现了中国古代邮驿的发生、发展的演变历史以及邮政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浓厚积淀。

    多年来,仇润喜深入研究书信文化,先后出版了《邮人说信》《信海游》《信趣》。书信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信息交流的工具。为了传递文字信息,便有了邮驿和邮政。邮驿、邮政是舟,书信是乘舟之物;书信是本,邮驿、邮政是为其传递而存在的。书信文化是邮政文化的重要内容。仇润喜人称“津门说信人”,他在上述三本书中,用流畅的浅显语言、轻松的散文笔调,以讲历史讲故事的形式,把书信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孙少颖先生在《信趣》序中说:润喜先生是学文学的,从事邮政工作后,又爱上了邮政,爱上了邮史与书信文化,使文、史结成善缘,结出硕果。 

    更值得说道的是,他积极筹建天津邮政博物馆。2005年,仇润喜从天津市邮政局领导岗位上退休后,积极投身到邮政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中。为建天津邮政博物馆,仇润喜组织撰写多篇论证文章,引起国家邮政局和天津市领导的重视,博物馆筹建工作被列为天津市改善人民生活20件实事之一。在博物馆筹建的关键阶段,仇润喜与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历经8个月,完成了天津邮政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的编写工作。经过几年的筹建,2010年10月9日,天津邮政博物馆落成开馆。 

    2016年9月6日,我去天津接收集邮家李明先生捐赠给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展品,专程参观了天津邮政博物馆。该馆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109号,是在大清邮政津局旧址上辟建而成的。因为我知道该馆筹建情况,所以,能深切地感受到仇润喜为天津邮政博物馆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我对仇润喜的了解还得益于他的一位好朋友蒋子龙先生。蒋子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2009年3月1日,蒋子龙率肖复兴、熊召政、红柯、韩小蕙、邱华栋等作家到高邮市采风,我参与接待。因为知道仇润喜的《邮人说信》是蒋子龙写的序,我与蒋子龙谈到了仇润喜,于是他向我介绍了仇润喜的为人。他说,润喜谨严有余,不能说是个风趣的善逗笑的伙伴,却是个可以托孤的朋友,凡事托付给他,比自己去办还放心。其人如一坛老酒,放得越久越有味道,跟他交往时间越长越喜欢这个人。蒋子龙还向我介绍:润喜是经得住板凳一坐10年冷的,天生是做学问的料。润喜以认真、细致、执着的精神,研究邮政史、书信文化,锲而不舍,硕果累累……听了蒋子龙的介绍,更增添了我对仇润喜的敬重。一年后,2010年7月6日,仇润喜出差到扬州,专程来高邮市参观盂城驿。我是在邮缘饭店接待他的。我向他介绍了高邮的历史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盂城驿修建过程以及邮文化节举办情况,与他探讨了邮文化的内涵及范畴,赠送给他我写的《中国邮文化》一书,请他指正。那次见面,包括吃饭时间,我们交谈了3个小时。仇润喜给我的印象是温文尔雅,一副学者、长者的形象,没有官架子。与他交谈,让我受益匪浅。 

    仇润喜退休后的10多年,一直没有闲着,依旧把精力倾注到为之奉献几十年的邮政事业之中,搜集邮政史料,笔耕不止,弘扬邮政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讲:“我的晚年生活只有与邮政事业联系在一起,才有幸福感。”我是仇润喜的“铁杆粉丝”,我为中国邮坛有这样的学人而感到欣慰和自豪。(作者为高邮市集邮协会会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