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秉鑫 从“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年代一路走来,投笔从戎、为国捐躯的学子,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战士,走南闯北、摸爬滚打的创业者……一代代青年正用奋斗的画笔在华夏大地上描绘着气势磅礴的时代画卷。“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由此看来,唯有奋斗,不负青春。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跟随着李大钊先生,回到1919年,那个梦想起航的觉醒年代,让我们一起细数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倾听砥砺奋进的负重足音。 一战结束,英、法、美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面对日本的强硬态度,他们选择用牺牲中国的权益换取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交给日本。北洋军阀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准备在合约上签字,消息很快传到国内。“山河破碎风飘絮”,那时的中国早已摇摇欲坠。5月3日,热血沸腾的爱国学子会聚北大,振臂高呼,谢绍敏当场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还我青岛”4个大字,三千青年洒泪京都。5月4日下午,一场震惊中外、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大游行正式拉开帷幕。他们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面对北洋军阀镇压的刀枪,他们从未惧怕。从“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到“天安门广场表决心”“火烧赵家楼”,再到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青年一代用奋斗的热血和青春劈开了旧中国如磐的黑暗,为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觉醒的烙印,让世界目睹了一群青年人的英勇无畏和一个国家的新生。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这种精神在神州大地上熠熠生辉,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士。这不仅仅是当时学生们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我们不断追寻的时代情怀。“雀儿山上流动的绿,生命禁区前行的旗”——信达天下的“雪线邮路”使者其美多吉;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鸿雁天路”投递员葛军;三十年如一日,换肝坚守,为“国家名片”增光添彩的集邮文化传播使者马建红;忘我排雷、舍身救人的时代楷模杜富国;脱贫攻坚战场上留下最美韶华的第一书记黄文秀;四天三夜骑自行车回抗疫一线的逆行护士甘如意;用生命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00后”烈士陈祥榕。百年奋斗路,无数有志之士在路上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梦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向世界宣示着华夏儿女吾辈当自强的豪言壮志。 拳拳之心,愿归来仍是少年。“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青春不只是年华,更是一种状态。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身处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恰逢其时、重任在肩。手握历史的接力棒,我们当“扬鞭跃马无止境,历尽千帆仍少年”,将“爱国”“爱党”镌刻心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