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颖 童年时,我寄居在古城保定一个名为唐家胡同的院落内。那是一个细细长长的胡同,有数个大小不同的四合院连着,大一些的四合院门前有两个抱鼓石门墩,抱鼓石的拱面滑滑亮亮的,是被小朋友们不断骑上去滑下来磨出来的。 从前的保定有着厚重的城墙、清冽的护城河,数百条胡同和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构成了千年古城。小城的每条胡同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唐家胡同2号院落里,有一个木质结构还带着天井的二层小楼。记得当年这座小楼,东西两侧是住房,南面没有房间,北面是楼梯,院内一共住着7户人家。我那时有五六岁的样子,随姥姥一家人就住在这唐家胡同2号院二楼东北的第一个房间。这间房有十几平方米,我和姥姥、大姨一直居住在这里。大姨常年生病在家,但爱读书,每天还写毛笔字,不时给我讲些中外文学故事,教我背诵古诗词。大舅住在外面,但经常回来看望我们。我特别喜欢和大姨聊一些他们家族的往事,还有医学和文学方面的知识。只是那时我还小,有些知识听不懂。 有一次,大舅提到了毛主席,还说我们住的地方是以前的“第一客栈”,毛主席就曾经住过这里,好像还是我们家的这间房呢。“毛主席?就是像章上的毛主席啊!”我兴奋地插嘴道。那个年代,家家都有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有的人家将这些像章别在一个红丝绒布上,镶在镜框里面,还挂在墙上,所以,我们打小就知道毛主席,敬爱毛主席。 上小学时,在学习小组学习毛主席语录时,我自豪地说:“毛主席以前住过我们家!”同学们都张大了嘴巴,非常惊讶;在得知事情经过后,对我十分羡慕,对唐家胡同2号院这座木质二层楼也充满了好奇心。后来,大姨时常给我讲些有关毛主席的故事。 多年之后,这一切仍时时浮现在我脑海。当我远离家乡,并且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儿时那段经历更为清晰。后来,我专门查阅资料得知,在1918年10月6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从北京来到保定,看望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的湖南籍同学,他们就住在唐家胡同北头路西的第一家客栈,也就是我小时候居住的那个二层小木楼。 1984年6月,这里被列为保定市文物保护单位。比照客栈原来的模样,政府对原址进行了修复。2013年7月,楼前立起了“第一客栈”的石碑。前几年,我故地重游,眼前变成了青砖二层小楼,已非当年光景。但古城古巷、小街小楼,夕阳下,依然熠熠生辉。它们见证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寻求革命道路、救亡图存这一历史时刻,无声诉说着共产党人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伟大历史功勋;也正在见证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十四亿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奋进、砥砺前行! 一条胡同、一座木楼,栉风沐雨、静默相伴,给我留下的是绵延不绝的记忆,更是一笔异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