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舍小家,为大家!一年365天,王顺友在家的时间不到40天。但王顺友说为党和人民做事,能让更多的乡亲高兴,小家舍了也值得。他把爱和温暖献给了邮路上的乡亲,让深山小径成为“爱心邮路”,架起了党和人民血脉相通的桥梁,却把“孤独”和“无情”留给了自己和家人。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成为王顺友“马班邮路”精神的重要内核。 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我们党一诞生,就把奉献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入党誓词明确提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说明,共产党员讲奉献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义务。王顺友用“马班邮路”上的21个二万五千里长征阐释了什么才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真诚无私的奉献。 对比王顺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还存在着不讲奉献、不真奉献、不常奉献的情形,有的做的是打着个人“小算盘”的奉献,有的做的是假把式的奉献,有的做的是一时一事的奉献,表现在做事讲条件、想回报,嘴上夸夸其谈不肯真流汗付出,吃苦在一时吃亏也只在一事,不能始终严于律己。而共产党员的奉献讲的是毫无私心杂念的奉献,讲的是实打实的奉献,讲的是一辈子的奉献。 新时代强烈呼唤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中国邮政打造行业“国家队”,实现二次崛起,攻克改革发展路途上的艰难险阻,需要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艰苦奋斗,带头真抓实干,带头冲锋陷阵,说到底就是带头奉献。 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每代人的奉献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我们在继承甘于奉献的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以勇于创新实践奉献、诠释奉献,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现在,改革都要啃硬骨头、涉激流过险滩,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过程中就要胸怀无私之心,不能因其难、因爱惜羽毛而只图稳妥、不求进取、畏手畏脚,不敢动真碰硬,涉及自身利益时又不能勇于向自我亮剑,不愿不敢将自己推上改革的风口浪尖。而要使改革得到更多员工的拥护,取得实效,就要摒弃一切“等靠要”的消极观念,勇立潮头、披荆斩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动自己的“奶酪”,革自己的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切实解决开拓市场、源头获客、提质增效、创新转型等发展难题,不达目的不罢休。 用忠诚诠释奉献,用奋斗书写奉献,用淡泊彰显奉献,这是王顺友一生践行的坚定信念。“学史崇德”,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将精神动力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毅力、能力、魄力、心力。让我们以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不为名利、心中坦荡的博大胸襟,目标笃定、甘愿付出的勇毅担当,舍己为人、一心为公的忘我境界,共同坚守“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为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邮政添砖加瓦、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