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蓝海 破局而立——鄂尔多斯市邮政分公司创新发展煤炭复垦对公业务纪实
2025-09-28   

在鄂尔多斯这片因煤而兴的土地上,鄂尔多斯市邮政分公司聚焦本地煤炭特色产业,深耕煤炭复垦资金对公存款领域,凭借精准的市场布局与创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对公业务 “量质齐升”。截至8月底,累计开立复垦资金对公账户16户,余额规模突破14.7亿元,成功跻身鄂尔多斯市煤炭复垦项目合作银行序列,市场占有率超10%,在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激烈竞争的赛道中,开辟出邮政对公业务发展新蓝海。

 

资源驱动:精准画像锚定客群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年均煤炭复垦项目资金规模近百亿元,涉及政府监管部门、煤矿企业、施工单位等多元主体,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各类金融机构争相布局,如何在这一资金蓝海中破解 “广撒网却难收获” 的困境?

“深度熟悉复垦业务链条、精准客群定位尤为重要。”在鄂尔多斯市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张泉盛看来,传统营销方式难以形成竞争力,唯有构建“立体营销网络+多维优质服务”的模式,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

为此,鄂尔多斯市邮政分公司以“全维度调研+分级管理”构建精准客群画像体系。“我们组建了由市分公司领导牵头,各级管理干部、客户经理等共同参与的专项调研团队,几乎走遍了全市各旗区自然资源局、煤炭行业协会及重点煤矿企业。”鄂尔多斯市邮政分公司金融业务部负责人魏慧介绍,团队了解到复垦项目台账、资金预算表等数据情况,更梳理出不同主体的资金流转规律与服务需求痛点,精准客户画像。

在此基础上,该分公司根据收集梳理的客群画像,有的放矢,推行“三层级客群管理”模式:将年复垦资金超2亿元的国有煤矿企业及市级监管部门划为“核心层”,作为战略合作重点,市分公司领导牵头成立“政府-企业”对接小组,聚焦“复垦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核心议题,与自然资源局、大型煤矿企业高层开展战略对话,达成“监管+存储+增值”一体化合作框架;将年复垦资金1亿元左右的民营煤矿及区县监管机构列为“潜力层”,配置专项营销团队资源,联动煤矿企业财务人员、项目经办人等基层岗位,深入开展“金融服务进矿区”活动,建立“一线业务推荐-基层需求反馈-中层方案优化”的闭环机制;将配套施工单位及中小煤矿企业归入“培育层”,通过常态化的沟通联系辅以实时响应的基础服务,逐步建立合作粘性。

“分层管理让我们的营销资源精准落地,避免了‘一刀切’式服务的低效,比如针对核心层企业,我们直接对接其资金管理部门,提供定制化方案。”魏慧补充道。

 

服务驱动:构建邮银协同生态

“复垦资金业务的核心,在于平衡政府监管、企业效率与我们自身发展三者的需求。” 鄂尔多斯市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巨涛在总结业务经验时强调。基于这一认知,该分公司积极构建邮银协同机制,将服务升级作为获客留客的“关键一招”。

依据市自然资源局出台的《煤炭复垦资金监管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账户性质以及安全、规范、高效等资金管理有关要求,鄂尔多斯市邮政分公司协同邮储分行建立“专户存储+动态监管”模式,定期向自然资源局提交监管账户资金使用报告,同步项目进度与资金流转数据,助力政府实现 “专款专用、全程可溯”监管目标。

针对核心客户,鄂尔多斯市邮政分公司协同市邮储分行组建“1+1+1+N”专属服务小组。即1名客户经理负责需求对接、1名产品经理设计方案、1名风险经理把控合规、N名运营人员提供后台支持,实现“客户有需求,团队即响应”。为了满足客户提出的高效开户需求,市分公司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与邮储分行沟通协商,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借助线上预约开户功能,客户提前发送有关资料,邮储分行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对开户资质及有关信息进行调查审核,并对开户流程进行指导帮助,及时解决客户遇到的难题,充分做好营销端和服务端的无缝衔接,将线下办理时长压缩至1-2天。在此基础上,按季度召开邮银协同会议,现场解决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对公业务发展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邮银协同深化服务不仅满足了政府监管需求,更为企业带来便利。某国有煤矿复垦项目负责人表示:“邮政的服务团队特别懂行,不仅服务很高效,响应速度也很快,既省心又放心。”对于邮政而言,通过深度参与复垦资金全流程管理,不仅稳定了对公存款规模,更积累了能源行业服务经验,形成“获客-活客-黏客”的良性循环。

煤炭复垦对公项目的快速发展为全市对公业务发展拓宽了思路、铺垫了道路。各旗区邮政分公司主动发力,系统梳理辖内客户清单,靶向营销,形成多点开花的发展生态。其中康巴什区分公司、达拉特旗分公司、伊金霍洛旗分公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公业务实现存款5.16亿元。

从“单点营销”到“生态构建”,鄂尔多斯市邮政分公司以本地资源为根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服务为抓手,在煤炭复垦领域实现对公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在系统深耕地方特色产业上蹚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