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一张张“梦想通行证”被邮政投递员传递给莘莘学子。作为唯一承担高考录取通知书寄递服务的快递企业,中国邮政在录取通知书寄递过程中始终坚持全程优先,以“零误投、零丢失”的实际作为践行着“为每一位考生的梦想保驾护航”的承诺。
7月30日上午,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邮政支局出发,抵达考生田艳青手中——这位被称作“玻璃娃娃”的小姑娘曾被多家央媒报道,因患有罕见的成骨不全症,12年求学路上,她经历了7次骨折。但身体没有禁锢住她不屈的灵魂,今年,田艳青以631分(含少数民族10分加分)成功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田艳青挣脱命运枷锁的第一把钥匙,由支教老师袁辉送去,他曾徒步山路,上门授课6年,为田艳青打开知识大门。如今仍在当地支教的袁辉,与采访组一道,跟随邮政投递员张安兵为田艳青送去这封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踏上“玻璃娃娃”的成长奋斗之路。
盛夏时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果山村,苍翠的群山中,一辆邮车穿梭其间。行驶将近1小时,随着邮车再次转过一个急弯、进入一处山坳,一排盛放的木槿花旁,一座双层民居映入眼帘。邮政投递员张安兵踩下刹车,拿起装着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邮件,捧着一束鲜花从车上走下。
其实,邮车引擎声刚静下,民居的主人田艳青就和父母从屋里笑着迎了出来。按照流程完成签收后,曾经为田艳青打造了“一个人的小学”的支教老师袁辉从人群中惊喜现身。“袁老师!”现场响起激动的轻呼,田艳青当即邀请袁辉与她一起拆开录取通知书邮件。一侧,看着这个场景的田艳青母亲嘴角漾着欣慰的笑容,透过她噙着泪水的双眼,10余年的时光似乎交叠浓缩,2012年袁老师首次上门为青青授课的画面正与眼前这一刻重合……
从姜家湾出发
送录取通知书的路就是张安兵进入邮政这13年的投递路。在这条跑过无数次的路上,每次路过姜家湾教学点时,他都会侧过头多注视这里几秒——一处被分隔为几间小屋的平房。“我是2012年进入邮政,袁老师也是那一年来支教,当时我把邮件给他从镇上带上来,就送到这里。”在张安兵的记忆里,当时袁辉刚从南京大学毕业,一头“闯”进了这个小山村,没人知道他有什么“计划”。
“没什么计划。”袁辉说,当年,24岁的他听说了姜家湾教学点“拐杖老师”谭定才的故事,心中怀揣着支教的梦想,来到距离老家江苏徐州1000多公里的这里,“一开始是凭着一腔热血,但遇见青青之前,我其实内心动摇过,当年这里生活条件确实不算好,也曾面临着不被大家理解的境况……”
直到2012年9月,6岁的田艳青到姜家湾教学点上学,从小“一不小心就骨折”的她,开学没几天又一次骨折了,她被确诊为成骨不全症——骨头异常脆弱,即使是轻微碰撞,也可能发生严重骨折。“那年,青青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待在医院里,最开始我只是想给她补上课堂里的进度,但是了解到她的身体情况后,我就决定每周定时来几次给她上课,当时也没想具体要多久。”袁辉说。就这样,袁辉留了下来,一趟趟奔波在曲折陡峭的山路上,随着支教学校位置的变化,到青青家的路从3公里到8公里……寒来暑往,袁辉持续6年送教上门,延续了13年乡村支教。
“袁老师教会了我很多。”田艳青的声音不算响亮,但十分坚定,当看到她清澈的双眼时,体会到的是温和与平静。“在袁老师的引导下,我爱上了看书,他让我观察身边的花草动物,建立起与这个世界的链接,以不同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受袁老师影响,田艳青喜欢上了写诗。“我写过一首小诗,叫《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写了想去南极看企鹅,去非洲大草原看狮子、羚羊。”她说,“身体受限制不意味着精神不自由,我觉得身体禁锢不住我!”
在挑战中成长
收到录取通知书邮件后,田艳青的母亲张彩林拿着通知书看了又看,随邮件而来的入学须知手册被她一页一页仔细翻过。对于这位一直陪读的母亲来说,提前了解学校情况、弄清楚如何更好地照顾女儿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2019年,田艳青升入初中。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张彩林进入学校陪读,并在学校食堂工作。最开始,田艳青上下学及上厕所都是靠母亲背着,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和骨骼发育,她的病情逐渐稳定,渐渐能借助拐杖行走。
“2022年,田艳青这个小姑娘中考考了镇上第一名,也是我给她送的高中录取通知书。”提到这一路的见证,张安兵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高中时,张彩林依旧陪伴在女儿身旁。“因为青青的身体原因,我得陪读。家里有老人、孩子,她爸爸也不好去太远的地方打工。”张彩林说,“这些年确实不容易,但我们一直把孩子的心理和教育放在第一位。”
即使有诸多不易,田艳青的父母仍旧坚定地支持着孩子的求学路。他们说:“困难总是一时的。”这种心态也影响着田艳青。她举了个例子:“我对文史类学科比较喜欢,但数学有些拖后腿,有段时间我就分题型,熬夜一一攻克它们。”田艳青的求学路遇到许多现实困难,但她认为,“活在当下”是她成长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不需要焦虑未来会怎样,重要的是当下我是怎么做的”。
以热爱启新程
邮车驶离田艳青家的这处山坳时,田艳青已经整理好情绪,坐回书桌前继续她的“思想漫游之旅”。她在看一门网课,随着视频进度条滑动,她的本子上画出越来越多“箭头”:从老师提到的一本书,想到一位历史人物,再想到一个历史事件,一个个“箭头”下,古今中外交错,揭开她想象世界的一角,也直观展现出她对这门学科的喜爱。
也许是特殊的缘分,带给田艳青知识启蒙的袁辉老师就毕业于历史系,田艳青也在成长的过程中萌生对历史的热爱。“热爱才是原动力。”这是袁老师和青青共同的信念,也是张安兵感同身受的一点。
“其实投递工作很累,我这条邮路,每天要跑90多公里,投出去300多件邮件。但真的挺有成就感。”张安兵给田艳青投递完录取通知书,继续回到清太坪邮政支局分拣当天下午的邮件,边分拣边给同事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上午的场景,眼角眉梢都透着喜悦,“我姑娘今年上高二,希望明年我能给她送录取通知书。”
清太坪支局局长张真德说:“我们支局负责9个村镇的投递工作,服务面积近280平方公里,每天邮件的投递量都能达到800件,近3年投递录取通知书邮件700件左右。”鄂西山区山大沟深,村与村之间距离最远要开车近两小时,夏季的泥泞、冬季的坚冰,都是阻拦在投递路上的天然障碍。“但我们每位投递员都知道,我们带去的通知书是孩子们的希望,只有一代代学生考出大山,再反哺家乡,我们这里才会越来越好!”张真德语气很坚定。
一条从姜家湾教学点出发的路,一辆邮车,串联起邮递员、袁老师、青青3人13年的缘分。袁辉说:“邮政每年送很多的通知书,像使者一样,给无数学子带去惊喜,带去追逐未来梦想的希望。而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不论是给青青送教,还是给其他孩子上课,我也觉得自己是一名传递知识的使者,给他们带来喜悦和希望,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这让我感到由衷的快乐。”
“每次看到小小的邮车在大大的山里穿梭,我都觉得很可爱。因为我家这里也是山路十八弯,是邮递员叔叔给我们送来包裹,送来希望。”田艳青从这种画面里看到了自由与热爱。“世界上的路没有固定标准,只要是自己热爱的、对社会有益的,就是适合自己的路。”田艳青补充道,“比如袁老师选择的路,比如邮递员叔叔走的路。”
“在成长过程中,我其实一直收到许多爱和善意。”田艳青说,有爱她的家人,有教她知识、关心爱护她的每一位老师同学,有来自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这些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是被爱包围着长大的,我也一定会把爱传递下去”。
“我听说武大有美丽的樱花。”对于大学生活,田艳青满是期待,“我想加入社团,认识更多朋友,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多学技能,同时努力学习,找到未来的方向!”
田艳青家门口的木槿花陪她度过了少年时光;不久后,武汉大学的樱花将迎接她的到来。当被问起觉得自己最像什么花时,青青笑了笑:“蒲公英。”
“因为它能乘着风,去任何地方。”
张安兵已经和田艳青约定:四年后,再来给她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张安兵电话联系田艳青预约投递。
张安兵手捧鲜花为田艳青送上录取通知书。
袁辉(左)、田艳青、张安兵一起拆开录取通知书邮件。
田艳青高兴地向大家展示录取通知书。
大家共同为田艳青点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