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邮新闻
    秦岭深处的“邮”力量
    来源:瞭望东方特刊   2025-07-11   

     

    如何让大山里的农特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如何让大山里的群众更快地收到网购产品?

    39岁的王志博不曾想到,自己会到上千公里外的秦岭山沟里扎根两年。2023年,作为定点帮扶挂职副县长,王志博从中国邮政集团总部来到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成为秦岭深处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

    坐落在秦岭东段南麓的洛南县,山大沟深、河谷纵横、交通不便。自2002年定点帮扶洛南县以来,中国邮政共计投入帮扶资金5236.8万元,把265个帮扶项目留在了秦岭深处。近年来,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开通12条客货邮融合线,盘活农村客运闲置运力;建成县级寄递物流中心,204个村居实现快递当日达;核桃、豆腐、辣椒等乡村味道品牌走出山沟、走向世界……

    除了落实帮扶项目,更有一批批帮扶干部奔走在秦岭山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红色驿站,打通“最后一公里”

    “以前寄快递要跑10里山路,现在有了家门口的红色驿站,在村委会就能寄件,农产品卖得快,钱也赚得多!”洛南县景村镇农户贾育锋说。

    洛南县红色驿站,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推行“党建+网格”服务模式,解决了快递公司投递不方便、群众取件不方便的问题。目前,洛南县共建成204个红色快递驿站,实现了县域行政村全覆盖。

    据了解,洛南县红色驿站以中国邮政组建的乡村快递联络员队伍为骨干力量,整合党建宣传、快递收发、农产品代售、政策咨询等功能,建立辖区群众工作微信群,把党组织服务延伸到乡村“最后一公里”。

    该县陶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冀征锋说:“村民来取寄快递时,村干部会和他们唠唠家常,介绍各项惠民政策。红色驿站成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洛南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全县红色驿站自2021年组建以来,累计为群众销售核桃、香菇等农特产品59.5万件,助农增收952万元,打通了“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这一模式还被陕西省委组织部评为“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在推动洛南县乡村振兴进程中,中国邮政立足自身优势,以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优化链路,打造“覆盖县乡村、联通产供销”的现代化商贸物流网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王志博来到洛南县挂职时,当地正迎来电商进村的快速发展期。如何让大山里的农特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如何让大山里的群众更快地收到网购产品?带着这些问题,王志博钻深沟、穿河谷,问企业、访农户,花费近2个月调研全县快递运营及各镇各村快递进村情况,撰写调研报告,提出以“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2024年4月,中国邮政牵头整合韵达、申通等民营快递资源,建成洛南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通过“统仓共配”模式实现快递统一分拣、高效配送,日均处理量达3.2万件,让原本难以投递至村的通达系快递实现“当日达”全覆盖。

    洛南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负责人黄仁平介绍,通过集约化运营,快递单件分拣成本从0.24元降至0.1元,投递成本从1元降至0.5元,降幅均超50%,农产品出村时效缩短1天以上。这极大增强了当地电商产业竞争力,有效助力农产品出山进城。

    近年来,中国邮政与洛南县交通运输局深化合作,创新“交通+邮政”资源整合模式,全力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形成“县有中心、镇有站、村有点”的三级物流体系,已开通12条客货邮融合线路,依托农村客运班车搭载邮件快件,实现“一辆车、多用途、共配送”,社会物流总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

    运营柏峪寺镇至县城客货邮线路的司机畅小科告诉记者:“线路日均搭载农产品快件100余件,日用品、农资等下行商品配送到村,既盘活了农村客运闲置运力,又为农户节省了往返县城的时间和成本。”

    核桃之乡,解“产销运”难题

    “格鲁吉亚的客商就要来了,洛南的核桃又迎来了新客户。”谈及出口情况,洛南县长胜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中良乐得合不拢嘴。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企业,主要从事坚果贸易,2020年起开始涉足出口业务。去年,该公司销售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数百吨产品被销往德国、土耳其、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推出的低息核桃贷,帮我们缓解了资金周转问题;快递每单补贴一元的政策,提升了我们的盈利水平;邮政补贴采购的破壳筛选机,帮我们提升了产能。”王中良扳着手指数着定点帮扶带来的实惠。

    洛南县是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全县种植核桃70万亩、1500万株,年产核桃4.5万吨。全县常住人口36.1万,其中有13.2万人在核桃产业链上就业。

    “长期以来,分散经营、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着洛南核桃产业发展。”王志博说,全县超三分之一的群众靠核桃增收致富,抓住一棵“小核桃”,就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好生态孕育好产品,但好产品不一定能实现好价值。如何让核桃从初级农产品向附加值高的商品转变,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王志博认为,这需要全链条提升,解决“产销运”三个难题——

    要产得好,走一条从标准化到规模化,再到产业化,进而到品牌化的路径;要卖得多,需要线上线下双驱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要运得快,打造洛南县三级物流体系,提升运载处理能力,降低快递成本。

    为此,帮扶干部带队外出招商,招引陕西省食品类电商链主企业陕西忠果等龙头企业入园,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发展“邮政+电商”模式,与网络大咖共同开展助农公益直播带货活动,提速核桃电商销售;重点打造“洛味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塑造洛南核桃等优质农产品品牌。

    记者在园区看到,烤核桃、红仁核桃、巧克力核桃仁、核桃壳堵漏颗粒、核桃壳猫砂等产品琳琅满目,标准化的烤核桃生产线可日产20吨烤核桃。

    “现在公司日均发单8万单,高峰时期可达13万单。”陕西忠果实业集团董事长张自红说。

    2024年,洛南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92亿元,同比增长30%;全县销售核桃10万吨,核桃产业综合产值25亿元,其中5985吨远销欧亚国家,实现出口额1.5亿元。核桃产业已成为洛南富民强县主导特色产业。

    定点帮扶,踏上共同致富路

    在位于洛南县灵口镇宽坪村的辣椒基地,村民们在技术员指导下学习移栽育苗技术。种植户关建生说:“辣椒是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辣苗在集中点统一发放,收辣椒时有人上门统一收购。”

    洛南县90%的耕地位于海拔800米至1200米之间,土壤呈碱性,富含磷、钾等微量元素,是辣椒生长的优生区域。但长期以来,农户都是零零星星地种植,洛南辣椒始终没有形成规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2017年开始,中国邮政着力引导扶持洛南辣椒产业发展。洛南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洛南的传统作物是玉米,让老百姓转种辣椒,并不容易。中国邮政通过为种植带头人提供帮扶贷款探索试种,让更多农户看到种植辣椒的实惠,带动了全县九个乡镇的规模化种植。

    “经过几年种植,洛南辣椒产业到了向产业化、品牌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提高附加值。”王志博说。

    2024年以来,中国邮政投入320万元专项资金,帮扶洛南辣椒延伸产业链,推动辣椒产业向纵深发展;在寺耳镇、灵口镇、城关街道陶岭社区,扶持农户种植朝天椒7600亩,为椒农提供每亩500元的种苗款补助;建成灵口镇宽坪村、寺耳镇黄龛村剁椒初加工生产线,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推出“辣上天”系列辣椒酱等特色产品。在市场价格波动时,中国邮政还以每斤两元的保底价格回收朝天椒,保障椒农利益。

    10年前,洛南县“辣上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会锋带领家乡村民试种朝天椒,但受困于资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在中国邮政帮扶资金和优惠贷款的支持下,马会锋的合作社从起步到壮大,如今已成为洛南辣椒的“代表”。

    金融惠农是中国邮政的重要品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专门推出“辣椒贷”“核桃贷”“豆腐贷”等惠农服务,贴息2%支持洛南县特色产业发展;以204个红色驿站为阵地,开展“整镇整村授信”工程,累计评定信用户4822户,无需抵押担保即可获得最高5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有效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门槛高、流程繁”问题。

    针对洛南一些原建档立卡家庭子女教育资源薄弱、就业渠道有限的痛点,中国邮政量身定制“人才帮扶专项计划”,积极引导学业成绩达标的学生就读中国邮政旗下的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毕业即就业”。自项目实施以来,累计152名学生受益,其中102名毕业生已正式入职陕西邮政系统,人均月收入超过5000元,彻底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

    “在秦岭深处与老百姓一起摸爬滚打,让我读懂了定点帮扶工作的深刻内涵。”作为中国邮政定点帮扶洛南县的一名接力者,王志博即将结束挂职生活,“这段经历不是终点,而是了解国情、奋力工作的新起点。”

    说话间,满载着洛南特色产品的快递车辆驶出大山,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