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技术浪潮席卷全球,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的强势崛起,标志着人工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在这场变革中,中国邮政并未缺席——2023年底,由中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邮政“鸿雁”大模型正式上线,覆盖营销、客服、风控等九大场景,成为邮政数智化转型的“新引擎”。
“鸿雁”大模型的牵头人,正是中邮信科架构平台部总经理石云。这位深耕邮政信息科技20余年的“技术老兵”,既是中国邮政数字化转型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
从业多年,石云先后获得交通运输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中国邮政百名优秀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并获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支持和2023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创新人物奖。近年来,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36项,带领团队申报专利5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69项,编制并发布10项标准。前不久,她成为2024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能够获得这项荣誉,说明我所从事的科技信息领域,已愈发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愈发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石云说,“这对我而言,更是一种激励和责任。”
开拓创新:拓荒邮政信息化
翻开石云的履历,会发现她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中国邮政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印迹。
2000年,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石云开始了在邮政信息科技领域奋战的职业生涯。石云在博士期间的主攻方向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而彼时,中国邮政刚好启动建设名址库系统,这为她提供了发挥能力的广阔舞台。她和团队创造性地使用地址分段、地址数据字典、中文分词、中文信息检索与处理、行地址、权重分析、因子动态调整等技术,大幅度提升地址匹配率,打造出独具邮政特色、行业权威的邮政名址库,为邮政和社会提供了高品质的地址服务。提起这项工作,石云至今仍充满自豪:“这项工作是从无到有的突破,建立了邮政和金融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可以说,开启了邮政大数据的时代,开创了邮政数据治理、分析和挖掘的新局面,也为邮政培养了一批数字人才。”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2015年,石云开始负责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化引领支撑工作。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她创新提出“互联网+集邮”模式,组建自主研发团队打造集邮网厅系统,开发上线了生肖邮票网上销售、集邮量小品种摇号预订、个性化邮票线上定制等20多项服务功能,实现了手机App及微信等移动端服务功能上线,做到网站、手机App、微信等多渠道齐发力,促进电商业务取得突破。2015年至2016年,“互联网+集邮”业务收益取得了超出任务计划4倍的跨越式增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如今,中国邮政进入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新阶段,石云的工作又迎来了新变化。中邮信科肩负着推动邮政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
而石云所在的架构平台部作为“排头兵”,则要承担起诸多前沿新技术在邮政行业的应用研究、融合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新领域意味着更高的要求,但面对变化,石云始终要求自己“追求卓越”,仍保持着年轻时的紧迫感:“作为一名信息科技领域的从业者,保持创新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才能主动出击,拥抱新技术。”
业技融合:赋能业务新突破
真正的创新者,不仅要有开拓前沿的勇气,更要有落地应用的智慧。“技术专家必须深入了解业务,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基于对业务的了解。既了解新技术,又了解业务,‘双轮驱动’,创新的‘引擎’就发动起来了。”作为一名技术专家,石云十分重视技术对生产一线的赋能。
中国邮政业务种类繁多,面临的困难也各不相同。“让技术服务于业务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感,让石云主动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工作。目前,在她的推动下,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技术,已经应用到中国邮政各业务场景中,有力促进各板块业务取得新突破。
“通过AI视觉算法,邮件处理中心月台利用率提升15%,分拣机开机时长缩短1小时,人均处理效率增长40%,全网设备平均效能提升11.6%……”这些数字背后,是石云和团队以科技赋能业务的生动写照。她带领团队利用AI视觉算法打造的处理中心“智能大脑”,有效驱动中国邮政物流园区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她告诉记者:“用智能算法编制分拣方案,让智能监控预警替代现场巡查,可实现对货物遗撒、阻塞、破损等各类异常事件的智能监测。这就从过去的‘人找问题’变成了现在的‘问题找人’,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实现处理中心少人化、无人化。”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国邮政134个处理中心成功推广应用。
近年来,中国邮政深入推进邮快合作。然而,“社会快递电子信息缺失”成为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障碍。石云带领团队用边缘计算技术自主成功研发即插即用、软硬一体的智能边缘计算盒子。这一创新,低成本实现邮政和社会公司快件“六合一”同机混合分拣,作业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80%,效果大超业界领先厂商。她还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智能地址解析产品、法院智能签收产品、邮政详情单OCR产品及戴帽地址识别等多项智能产品,为44个业务系统、123个应用场景提供服务,累计赋能15.54亿次。
“技术要服务于业务发展”是石云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对团队成员的基本要求。在她的带领下,架构平台部不仅是一个技术部门,更是一个服务部门。“强化服务与协作意识,提升中台赋能水平”“做好‘伴随式’技术服务,技术支持24小时内响应率要达到100%”……她为团队制定的这些准则,塑造了一支敢打硬仗的“科技铁军”,为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AI领航:打造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在生产力方面,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来打造新质生产力,构建核心竞争力。”近期,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作为信息科技领域从业者,身处变革之中,石云感触很深。
早在2023年12月,石云就带领团队上线了邮政“鸿雁”大模型。目前,已打造“鸿雁—邮小知”问答助手、“鸿雁—慧听”语音大模型等8款大模型应用,构建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等7大类、66项核心算法,应用于邮政数字化处理中心、邮快合作、自提点建设、智能客服等业务场景,助力客户服务敏捷化、市场营销精准化、生产运营智能化。
“鸿雁”大模型的打造并非偶然,它源于石云常年奋战在科技前沿和业务一线所培养的职业敏感。2020年,人工智能还未广泛进入社会视野,石云在着手尝试智能算法辅助寄递领域面单识别时,意识到人工智能在邮政生产中大有可为,有必要在智能算法领域深耕发力。随即,石云开始从无到有组建人工智能团队,探索人工智能在邮政更多生产场景中的应用,逐步打造出了“鸿雁”大模型。
DeepSeek横空出世后,石云第一时间组织将其集成至“鸿雁”大模型,引入DeepSeek的强大问题理解能力和高效逻辑推理能力,实现更智能的对话分析、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部署成本,为邮政用户和业务系统带来更智能的AI体验。她分析说:“未来,AI将从辅助工具演变为高度智能化的生产力工具,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开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范式。”
科技浪潮势不可挡,石云将继续走在AI领航的道路上。对石云来说,未来已来,她正带领团队强平台提能力,继续拓展“鸿雁”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实现大模型技术对核心主业的全面赋能,计划形成超过50个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All in AI”是石云秉承的工作理念,在她的计划中,更多的能力中心建设和业务提质增效都可以利用AI来实现。而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邮政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
从“信息化拓荒者”到“AI领航员”,石云的职业生涯,见证着、也推动着中国邮政从信息化建设到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每一步跨越。对石云来说,迭代的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变的则是心中的那份炽热。她激情满满地说:“我很荣幸能够奋战在邮政科技信息领域。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情怀。我希望能尽我所能,带领团队不断走向卓越,打造决胜未来的邮政数智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