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中共七大的中央大礼堂
中共七大纪念邮票下方写有“山东战邮”,“山东战邮”上面写有“1945”,两边是“伍分”,毛主席像的上方是“中共七代大会纪念”,上面有五角星,周围有花纹来装饰。
党史回顾:
这是党第一次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开代表大会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位于杨家岭的党的七大会址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党支部书记、馆长侯振龙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表示:“如何讲好延安故事?我觉得,我们不但要做传播者,更要做践行者。”
延安自然科学院设计 绥德、米脂的工匠施工
侯振龙曾在延安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担任讲解员,2016年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担任党支部书记至今。多年的讲解、接待,侯振龙把当年的珍贵历史,结合自己的心得感受,生动地再现给前来学习的观众们。在中央大礼堂,他向记者介绍说:“中央大礼堂古朴典雅,它是为召开党的七大专门修建的。礼堂建筑由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杨作才设计,陕北绥德、米脂等地的能工巧匠负责施工,筹建于1940年,1942年建成。当时朱德同志曾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以前因为条件所限,党的前六次代表大会都只能借别人的房子开自己的会。因此这座礼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召开中共七大的中央大礼堂,陈设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大会主席台正中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头像,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主任王曼硕绘制而成,两边各插三面党旗,两侧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主席台上方的横幅标语是七大的政治口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侯振龙指着会场里的照片向记者介绍:“七大召开时,全国已发展党员121万名。出席会议代表平均年龄36.5岁,最小的23岁,最大的69岁。”
跟随侯振龙的讲解,记者仿佛穿越到了1945年4月23日的那个下午。伴随着雄壮的《国际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代表着全国121万党员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齐聚一堂。在热烈的掌声中,毛泽东向大会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明确地指出两种命运的斗争和全党的任务。“他说: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讲到这里,侯振龙的情绪也非常激动,“每当在书中看到,给观众们讲到这些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仿佛就在我身边,我看得见他们的忘我奋斗,感受得到他们心中的热血和信仰。”
七大代表中有18对夫妻代表
侯振龙还为记者讲述了中共七大召开期间,一件让他十分感怀的事。“七大召开于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特殊环境的需要,出现许多革命家庭和家族革命团体。七大的代表中就有18对夫妻代表。他们双双都是在艰难困苦的烽火中历练出来的坚定的革命家庭。最让人感动不已的是高文华和贾琏夫妇。高文华原名廖剑凡。1936年,高文华任北方局书记兼河北省委书记,由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加之自然灾害,北方局经济出现极端困难,就连机关租住的房费都无法支付,万般无奈之下,高文华与妻子贾琏商量,把他们当时的4个孩子,3个女儿、1个儿子,卖掉一个,用以接济北方局困难。贾琏虽痛心不忍,但又无法解决丈夫工作中的困难。只好点头答应,但当时男孩比女孩值钱,为多卖几个钱,高文华忍痛将自己仅4个月大的唯一的儿子(廖东光)卖了50块大洋,20块大洋作为寻找党中央的路费,30块大洋维持了北方局3个月的办公经费。”
“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换取机关工作经费,在现在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当时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眼中,理想和信仰是高于一切,当组织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时,可以用自己孩子来换取时,他们能做到义无反顾。这种选择是撕心裂肺的痛苦,他们却总是选择前者。正如高文华所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困难是暂时的,逆境是可以扭转的,有了信仰,哪怕是个人生命、血肉之躯都可以奉献出来’。这就是他们对信仰的诠释。”
侯振龙
红邮故事:
票面的绿色代表“生生不息”
邮票设计:“领袖头像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原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司长刘建辉对记者介绍了《中共七代大会》邮票的情况。“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的4月到6月期间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在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宣传、学习七大会议精神,山东战邮发行了《中共七代大会》邮票。”
“第一,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日本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这次大会是4月到6月举行的,也就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前,解放战争即将开始的时候召开的代表大会。第二, 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了20多年的路,这次会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次会议,各个解放区的主要领导同志都去参加了,对于当时分散在各地的干部和党员来说,实际上起到了‘充电’的作用,让他们对当时全国的形势和下一阶段的任务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
刘建辉介绍,《中共七代大会》邮票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后来因为邮票的票幅比较小,只有19×26毫米,就把全称改成简称了。下方写有“山东战邮”,“山东战邮”上面写有“1945”,两边是“伍分”,毛主席像的上方是“中共七代大会纪念”,上面有五角星,周围有花纹来装饰。“这种花纹的装饰,在过去解放区邮票里是比较少见的,增强了艺术性。而且这个邮票是绿色的,绿色代表什么?它代表生命、长青、生生不息,代表着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一定会取得全面的胜利。而它的主图选择用领袖的头像来做邮票的内容,其实是给那个年代的人们带去巨大的精神力量。”
“这也是我国首枚纪念党代会的邮票,发行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家购买热情很高,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刘建辉
山东战邮:有600多名战邮先辈献出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邮政主管部门为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行纪念邮票,已成为一种传统。但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只有山东抗日根据地利用抗战胜利后的短暂和平,发行了解放区第一套、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唯一的一套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题材纪念邮票——中共七大纪念邮票。
采写、编撰了《山东战邮回忆录》一书的中国邮政报山东记者站副站长崔鹏森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介绍了山东战邮的光荣历史。“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为适应战时通信的迫切需要,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在八路军交通站、《大众日报》发行科和党内交通科的基础上组建起来。1942年2月7日,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在沂蒙山区双泉峪子村宣告成立。此后7年漫长岁月里,战时邮政承担起党内文件传递、护送干部穿越封锁线、党报党刊发行、情报收集、战略物资运送和群众信件(包裹)转运、押运、投递等重要任务。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战邮发行的邮票支援了抗日战争,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文物。”
“当时敌伪在沂蒙山根据地周围建立了据点2400余个,修建公路7000余公里,占据着所有公路、铁路要道水上通道和沿线大小城镇,平均每两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据点。广大战邮人员既是邮递员又是战斗员,他们凭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完成了各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崔鹏森介绍,2000多名山东战邮先辈听党话、跟党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日夜来往穿梭在敌人碉堡、岗楼、封锁沟、封锁墙之间,奔走在传递邮件的“生死邮路”上,打通了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保证了艰难时期党政军邮政通信任务。“在枪林弹雨和腥风血雨中,400多名战邮先辈光荣献出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15岁。另外还有200多名战邮烈士甚至没有留下姓名。”79年过去了,如今的双泉峪子村,很少有人经历过那段岁月,但是村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述过“战邮人”的故事,口口相传中,战邮的历史铭刻在了这个村庄的集体记忆里。
崔鹏森
红邮名片
中共七大纪念邮票
为庆祝党的“七大”胜利召开,1945年7月30日,山东解放区山东战时邮务总局在其机关报《山东战邮》报第36期封面,醒目地发布了《中共七代大会》邮票设计图稿,让解放区广大军民先睹为快。在邮票发行前率先发布其设计图稿的做法,开创了全国解放区邮票发行史上的先例。同年10月,该枚邮票正式发行。
这是解放区邮政史上诞生的第一套纪念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邮票,在中国邮票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套邮票的发行,表达了解放区广大军民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和崇敬之情。由于该票的发行处在艰苦战争年代,历经烽火岁月,目前存世量稀少,又是首枚党代会纪念邮票,已成为党建题材邮票的珍品。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现珍藏着该枚邮票的存世唯一整版票,属于国家级革命历史文物。
背景故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最后一次代表大会
为了迅速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在全党经过延安整风的基础上,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党的七大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党的七大整整相隔了17年,17年中,我党也多次筹备七大,由于战争等多种原因,六次延期,终不能如期举行。从1931年到1943年,党中央曾经六次提出召开党的七大,都因战争环境及其他条件不成熟,一再延期。24年间,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需要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问题需要总结,党的路线是非问题需要弄清,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需要确定,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行动指南和实践路径需要明确。当局势相对稳定,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转自广州日报,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1-09/30/content_875_770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