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农产品进城不再难

——四川邮政推动“川货出川”助力扶贫攻坚纪实
通讯员 周兵 陈晓梅2019-01-25来源:中国邮政网

  李国刚是四川省盐源县邮政分公司卫城支局的支局长,同时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盐源县杨柳桥电商服务站负责人。2018年,卫城支局实现收入400万元。但是就在三年前,这个地处大凉山深处、主要承担普遍服务任务的乡镇邮政网点,一年的业务收入不足4万元。是什么“魔力”,使一个地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邮政网点,在三年时间里收入增长了近100倍?

  蜀道难?

  四川,四面有高山峡谷阻隔,陆路崎岖难行,水路险滩重重,自古以来出川入蜀极为不便。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唱《蜀道难》,就形象地道出了四川交通的艰难险阻。时至今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11个国家级贫困县都还没有通高速公路。

  离太阳最近,离城市最远。在与云南省接壤的盐源县,县城海拔2500米,距离省会成都560公里,开车得一整天时间。但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云贵高原原生态无污染的环境,使这片国家级优质苹果标准化示范区产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盐源糖心苹果。

  “现在大家都在搞电商,盐源苹果越来越好卖了。”当地人说,原来销路不畅的时候,苹果只好拿来喂猪。猪天天吃苹果,吃到最后连牙都啃掉了,后来人们就把苹果煮熟了再给猪吃……

  改变始于2015年。这一年发生的两件事,成为改变盐源苹果“命运”的“催化剂”。

  第一件事,是乘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大力推进网运改革的东风,凉山州邮政分公司以搞活网运为突破口,打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组合拳”,率先在全省邮政创新实施“自身运力与社会运能资源有机整合”的陆运网组织方式。

  在此之前,州府西昌到部分县开行的是隔日班邮路,还租用长途班车开行州到县邮路。网点收寄的邮件要拉到县邮政分公司分拣后装上邮车,拉到西昌邮件处理中心后再经过一次分拣,才发往成都。在成都完成投递,最快也得三四天,慢则要五六天,到省内其他市(州)和外省的时间更长。

  改革后,全州16个县的邮路由原来的隔日班调整为单号自营、双号外包的当日往返逐日班,进出口邮件运递时限至少缩短了48小时。随着业务量的猛增,四川省邮政分公司对满足直发条件的农产品收寄点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直发成都邮区中心局、中心局随到随分拣的作业方式。网运改革的成效立竿见影,在盐源苹果、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等大宗水果上市的时候,邮件从产地到成都主城区和省内主要城市基本上实现了次日递。

  另一件事,是盐源县邮政分公司对邮政网点实行的按项目负责制实施作业组织的改革。按照改革方案,全县的6个自有网点只保留一名邮政员工担任支局长,采取“基本工资+绩效”的薪酬模式,绩效采取以网点收入提成的方式,提成包括支局长请外协人员、发展代揽收点、添置设备等所支付的费用,剩余的归支局长个人。县邮政分公司对网点实行网格化管理——由寄递分销部管理各邮政自有网点,支局长负责片区内空白乡镇网点、邮乐购站点的运营和管理,也就是将支局人财物的支配权交给支局长,由支局长按需配置资源,市场化运作。这一改革解决了因水果寄递季节性强、寄递期限短、寄递量大,而支局平时业务量小、忙闲不均的难题;并且让员工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发展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空前释放。

  这两个由点及面“催化剂”的注入,极大地激发了寄递专业的活力,同时促进了贫困地区电商业务的迅猛发展。凉山邮政寄递业务量的市场占有率从三年前的10%提高至现在的29.54%;在2018年盐源苹果集中上市的10月,更是一举突破50%,达到53.34%。2018年1月至10月,凉山邮政快递量收的市场占比位居全州快递行业第一位。

  “通”则不“痛”

  山高、路远、闭塞,交通不便、渠道单一,一直是四川农产品进城的大问题。近年来,四川邮政立足“建得起、留得住、活得好”的原则推进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在推进邮乐购站点、空白乡镇普遍服务网点建设中,着力打造集购物、生活、销售、金融、创业、寄递“六不出村”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重点解决乡村邮路常态化运行问题。

  雅安市的石棉县、汉源县邮政分公司,采取“自办+带车加盟”委办运输相结合的方式,将邮路向乡村延伸,把设在水果主产区的邮乐购站点串了起来,不仅邮乐购站点可以收寄快递包裹,而且邮路委办人员也可以揽收沿途的快递包裹,并且与“邮掌柜”一样,按照资费的20%提取劳务费,多劳多得,上不封顶。这一办法调动了乡村邮路代办员揽收快递包裹的积极性。他们在车上安装上扩音喇叭,每天在沿途的乡村道路和乡镇上广而告之,并通过建立微信群、留手机号等方式,编织起了一个与客户沟通的信息网络。

  迈过了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这道“坎”,就等于把农产品外销渠道延伸到了村民家门口。

  “我2018年寄得多哦!山西、陕西、甘肃、云南都在寄。”在永和乡邮乐购站点,正在交寄快递的白马村四组村民双中强乐呵呵地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向全国各地寄柑子了,真是太方便了,不仅能卖上个好价钱,还省下了到县城去卖的路费。”

  开心的不仅是村民,还有“邮掌柜”们。永和乡邮乐购站点的“邮掌柜”杨国富说:“黄果柑上市的季节,我每天都要收寄一二百件快递,一个月下来,仅此一项就可以挣1万多元。”在石棉县,像杨国富这样的“邮掌柜”还有不少。

  “蜀道”终将不再难

  四川,物产丰富,可以说一年四季皆有时令水果。大凉山的会理石榴、雷波脐橙,攀枝花的芒果,通江的银耳等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全省获得“国家地标保护产品”称号的农产品有274个,占全国总数的12%左右。但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这些好产品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为了把这些好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四川邮政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

  线上渠道,在邮乐购、邮乐农品网、邮乐小店等电商平台上不定期开展赠品抢购、限量秒杀、拼团等促销活动,吸引客户流量。线下渠道,与周边和东部省市的邮政分公司开展分销渠道合作,跨省联动,以重点农品品类为切入点,强化总部组织、推动区域互动,通过“一月一品”活动,打造邮政农产品进城的标杆项目,发挥全网合力,做大农产品进城规模,持续推进“川货出川”。四川邮政每年通过自有渠道销售、传递的四川农产品超过5亿元。

  为规范全省邮政农产品项目的运作管理,发挥邮政渠道优势,促进农产品项目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分公司出台了《四川邮政农产品项目运作管理办法》,从产品组织、运营保障、宣传造势到邮件收寄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全程管控,以确保客户获得较好体验。

  汉源县的清溪、双溪和西溪一带都是大樱桃的主产区。同样是大樱桃,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种植技术,以及阴山阳山、雨水多寡,都会对口感带来很大影响。汉源县分公司的员工经过几年的摸索比较,最终选定西溪乡海拔1200~1600米的种植区域作为邮政寄递项目的采摘基地。从2017年开始,通过招标,汉源县分公司与当地两家大樱桃产销合作社签订了供货合同,由合作社负责按要求保质保量供货,邮政按协议价格与其结算。经过两年的运作,产品供不应求。2018年线上线下共销售3.94万件樱桃,实现销售额近500万元。

  对产地的细心甄选和对品质的严格管控,确保了客户从邮政买到的农产品都是最好的。四川邮政秉持的品质第一、口碑至上的经营理念,正在不断提升着“川货”的美誉度,越来越多的“川货”被消费者认识、接受和喜爱。


如今,依托邮政电商网络,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川货出川”。周兵  摄

每到水果上市季节,四川省盐源县邮政分公司杨柳桥电商服务站每天收寄的邮件都会很多,工作人员忙碌赶发邮件。周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