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榜样

誓作网运排头兵

通讯员 刘克义2018-12-11来源:中国邮政网

  地处山东省济南市二环西路上的济南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中心,一年365天灯火通明,机器轰鸣。这里,曾刷新过一个又一个纪录。2017年,济南中心局连续3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全国邮政网路运行“达标争先”劳动竞赛先进单位,邮件处理中心包件四班被评为全国邮政网路运行“达标争先”劳动竞赛先进集体。今年,邮件处理中心又荣膺“全国邮政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以人为本筑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面对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包裹快递业务量的迅猛增长,邮件处理中心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聪明才干,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要充分发挥班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的作用。

  在班前会上,班长对每天的工作任务及重点注意事项进行安排部署;在工作中,班长针对生产运行中的突发状况进行督导指挥;在班次结束后,班长顾不上回家,及时回顾当班的工作情况,不断总结提升;在哪个环节薄弱、缺人时,班长自己主动补上去,边指挥边战斗。班长们坚持勤巡视、勤督导,他们的微信步数永远是好友里排名前列的;从他们的对讲机里总能听到沙哑的指挥声:“快快快,抓紧抓紧……”忙的时候,他们一天坐不下几次,喝不了几口水,嗓子发炎是常事,润喉片之类的药物也就成了必备之物。

  在班长的带动下,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快被激发了出来。滕晓光是邮件处理中心的装车组长,业务能力强,还善于观察。一天,他发现北3装车口包分机内圈没有斜坡皮带机,员工装车时需要钻过包分机,非常麻烦,他提议将闲置不用的爬坡皮带机装在包分机内圈,既方便了装车,又提高了装车效率。他还提出,在两台传送带之间安装装卸过桥的建议,使邮件及时分流,提高了卸车和供件效率。

  2016年“双11”当晚,正值包件二班夜班,卸车组长王建的妻子入院即将分娩,在这个最需要丈夫陪伴的时刻,他却没有跟领导提及此事,更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直到次日一早班次结束后,才匆匆赶到医院,见到了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

  供件组长王如霞年近五十,家中有近百岁的婆婆需要照顾,异常辛苦,但是上班时她总是和年轻人一样,充满干劲,不知劳累,她曾带领供件组创下上机量连续10个小时突破每小时分拣3.5万件的纪录。

  在邮件处理中心,各个生产环节锻炼出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和业务能手。正是有这么一群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员工,邮件处理中心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员工辛勤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应有的收获,收入连年增长。在旺季生产和逢年过节时,员工也能享受到单位提供的美餐和慰问品。用他们的话说:“在这里工作,累并幸福着!”

  “2017年1~10月,我们每月的人均上机量是1.4万件,今年1~10月,达到近2万件,增长了5000多件,这是我们各个环节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太能干了,都是好样的!”2017年全国邮政网路运行“达标争先”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包件四班班长耿磊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管理创新传美名

  流水化作业刚开始时,邮件处理中心在全国邮政首推班结清场制度,即“四二法则”,每天4次清场、2次班结。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现在已经升级为“十三法则”,即每天按照6个处理频次,10次清场、3次班结。清场班结次数的增加,大大缩短了时限,促进了质量指标的提升。为了清场班结制度较好地得到贯彻落实,邮件处理中心在推进过程中采取了“加强引导、加强培训、强化执行力、加强通报考核”的“四强”举措。目前,邮件处理中心在处理量居全网第3位的情况下,工单投诉率仅1.4单/万袋件,继续保持全国邮政最好水平。

  邮件处理中心还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流水化作业运行后不久,就在全国邮政率先将包状邮件处理环节操作规范汇编成册,做到人手一本,并督促员工不断学习,有效提高员工规范化操作水平。对此,集团公司要求全国邮政复制学习。现在,邮件处理中心已经形成人人学规范、平时想规范、操作重规范的良好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加强“7S”现场管理,是邮件处理中心的又一件法宝。笼车的定置定位管理,有专人进行现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群内通报。加大卫生清理力度和频次,确保生产现场整洁有序,是邮件处理中心现场管理的重点。每天每班次,只要是有空闲时间,邮件处理中心就组织员工清理现场卫生,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久而久之,每天在生产现场能看到排成一排拖地的员工,还有钻到包分机、皮带机下清理死角的员工,成为邮件处理中心生产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项工作在极大地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的同时,还便于发现隐蔽处遗漏的邮件,提高了邮件处理质量。

  不论什么时候来到邮件处理中心生产现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都是整洁明亮、生产有序、定置定位、操作规范的场景。山东省、济南市有关领导多次视察济南邮区中心局,对邮件处理中心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2016年,全国“强化中心局生产及管理规范现场会”在济南召开,全国省会中心局先后40批次来中心局交流学习,现场跟班作业。曾经来过邮件处理中心的领导和兄弟单位都对生产现场整洁有序、忙而不乱的情景赞叹不已。

  “现场整洁了,员工心里也舒服,工作起来自然而然就干劲儿十足。现在每个月都有好几批来参观的,我们看着也高兴,因为我们是标杆啊!”异形分拣组组长董磊自豪地说。

  能力提升强支撑

  作为内部处理环节,只有处理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为寄递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邮件处理中心进一步创新优化包状邮件生产流程和作业规范,围绕包分机技术特点,提高邮件处理效率和传递速度。

  受场地条件制约,生产现场东侧装卸区无法停靠大吨位车辆,邮件处理中心统筹考虑干线邮路车型吨位以及上下层分拣机运行方向后,将省际、省内路向相对集中设置,分区安排进口车次卸车,以便尽量实现邮件半圈落格;同时,选取广州、天津、郑州、青岛、潍坊、济宁等业务量高的路向,在其直连格口对侧内圈非直连格口处设置第二格口,通过“双格口”实现上述路向邮件半圈内绝对落格,以便及时腾盘供件。此举大大提升了包分机的运行效率和处理能力。至目前,包分机日均处理量由刚上线时的37万件提高到65万件,峰值处理量已达84万件,位居全国邮政第二位;单小时处理量由原来的2万件提高到3.5万件,峰值处理量已经突破3.9万件,处理效率位居全网第一。

  供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包分机效率。邮件处理中心经过摸索,制定了“小件垂直、大件平行、托盘居中”12字供件规范以及“小薄件、轻抛件、易翻滚件不上机”的要求,同时,在卸车环节对邮件进行分剔分类处理,及时剔除小薄件、轻抛件、易翻滚件等不能上机邮件,凡能够上机的标准邮件,面单朝上放置在传送带上,方便供件环节扫描处理。邮件处理中心还对4个班组进行对标,采取班次内的东西两侧供件区对标和各作业班组之间的对标,对各班组既考核供件总量,又考核效率和质量,与班组、员工绩效挂钩,有效调动了全员积极性,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氛围,供件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平均收容率基本控制在2%以内,有效减少了收容件占盘,提高了供件效率。

  卸车环节是邮件上机处理的第一道关,针对12条直连卸车线分布在4处区域、每3条卸车线在一个区域的实际情况,邮件处理中心将装载量较大、小件多的车辆优先安排在3条卸车线的中间垛口卸车,以便于向相邻卸车线动态分流;为保证包分机充足供件,安排多部大件占比高的车辆在非直连卸车区进行卸车,卸出的标准件码放笼车后,推送至直连卸车区,作为直连卸车口提倒车空隙或卸车大件占比高时的补充,以保证各台席供件充足、均衡。同时,卸车环节发现破损、水湿邮件,第一时间改善处理,确保用户体验。

  如何能更好地提高车辆利用率,更好地提高客户体验,这是一个新的课题。装车组的小伙子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画图设计了装车凳,经过生产实际应用,多次改进,在全局推广了“踩凳码车法”“一米码车法”和“方块码车法”,避免了踩踏邮件,大大提高了车辆满载率和邮件质量。在此基础上,邮件处理中心进一步优化装车操作规范,升级为“立体码车法”“阶梯码车法”。车厢码堆,内高外低,向上向外,阶梯式推进。各作业班长、组长分区域进行巡查,建立“巡检表”,所有车厢实现了每半小时检查一次,深入车厢逐车检查全覆盖,确保责任到人,如此一来,车辆装载率大幅提高。今年1~8月,一级干线装载率达61.1%,排名全国邮政第一。

  受集团公司委托,原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曾对济南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中心和全国快递行业标杆顺丰上海浦江公司进行对比分析,邮件处理中心在场地面积日包裹处理量、万元投资日包裹处理量、日均包裹处理量等方面均超过顺丰上海浦江公司。

  “第二套包分机正在紧张施工中,建成后,我们的处理能力将大幅提升,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70万件以上,做强做优做大寄递事业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届时就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了。”邮件处理中心经理张建栋满怀信心地说。


整齐的码放大大提升了装载率。

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

作业现场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旺季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