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榜样
记者 袁晓蓓 宁国富 通讯员 白雪娟 刘稷/文 吉尔云2018-11-09来源:中国邮政网
10月30日,风和日丽,碧空万里。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党委与如皋市邮政分公司党委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签订了共建协议,并在九华镇设立了基地“红色驿站”,这是如皋市分公司建设的首批“红色驿站”之一,标志着“爱心邮路”建设迈入了新阶段。
自1998年如皋市分公司成立“爱心邮路”以来,20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在7300多公里的乡间邮路上,“爱心邮路”上的投递员们用真情、真爱热心帮扶孤寡老人。似水流年,弹指瞬间,这些“绿衣使者”用朴实无华、果敢坚毅、胸怀大爱的高尚情操,成就了个人、企业,乃至一座城市。
因爱起缘 薪火相传
目前,如皋市有百岁以上老人380余位,是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这副300多年前刻在迎春桥上的对联道出了淳朴的民风与民俗。“邮政历史悠久,文化内涵积淀深厚,与本地民俗文化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了‘爱心邮路’的发起。”原如皋市邮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飞云说,“正是这种独特的民风民情滋养了‘爱心邮路’发端的土壤。”
1998年,在邮电分营改革困难重重之际,如皋市城北街道鹿门村等地群众的一次“上访”引发关注——“哪怕我们出工资,也要留下老陈。”鹿门村村委会主任满头大汗地找到了城西邮政支局局长,开口就是这句话。当年,城西支局进行邮路改革,乡邮员竞标上岗,负责鹿门村的乡邮员陈昭斌因此要调换段道,群众集体“请愿”希望把他留下,因为大家舍不得义务帮扶孤寡老人10余年的陈昭斌离开。原如皋市邮政局党委认识到,邮政加快发展离不开一支好的员工队伍,好队伍更需要不断地教育、引导和实践。由此,作出了137名乡邮员在137条邮路上开展帮扶孤寡老人活动的决定,并号召全体员工向陈昭斌学习,从而开启了以“爱心邮路”为名的征程。
“没有比他再好的人了,每天都来帮我洗洗涮涮,从无怨言。”10月31日,记者迈进邵庄村14组87岁孤寡老人贾同祥的家,只见屋内一尘不染、井井有条。贾同祥口中心心念念的“他”就是陈昭斌的女婿刘小平。2008年,37岁的刘小平接替岳父成为一名投递员。“岳父帮扶的事儿我一直不知情,他以前也很少在家里说这些,所以工作后听同事说起很吃惊,但随着对岳父的故事知道得多了,我渐渐理解了,也学着做了起来,做好事儿是对岳父的一种怀念。”刘小平说。沿着岳父曾经走过的邮路,服务着同一群父老乡亲,刘小平踏着陈昭斌的足迹,将他的嘱托深刻心里——“对谁都要有爱心”。
同一天,40公里外的白蒲镇。已经退休5年的姚泽民一大早开车40多分钟从南通市赶到白蒲邮政支局,“例行检查”徒弟赵凡的工作。“1981年,那时还没有‘爱心邮路’,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学雷锋、做好事,在邮路上看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就伸手帮一把。”37年如一日帮扶老人被姚泽民轻描淡写为“帮一把”。扳手、起子、测电笔等维修工具,是他邮包里的必备用具,义务为村民修理家电已成为习惯,乡亲们称他的邮包为“百宝箱”,叫他“活雷锋”。在大家心里,姚泽民就是“党代表”。2002年,姚泽民帮扶10余年的102岁老人刘镜寰在如皋市政府举办的“百岁老人万岁宴”上写下了“共产党好”的条幅,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大妈,我要退休了,今后他来照顾您。”2013年,即将退休的姚泽民带着徒弟赵凡来到姜和芬家中告诉她时,老人流下了不舍的眼泪,其实姚泽民更不舍。“两天打一次水,每次去都得晒被子,门口的路不好走,一下雨你就得去……”姚泽民反复跟赵凡念叨这些“注意事项”。两个月后,当姚泽民看到赵凡主动给姜大妈买营养品、不怕脏不怕累后,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虽已退休5年、虽已不住如皋、虽已有人接班,但姚泽民还会时不时与赵凡一起走邮路、帮扶老人。
扩大效应 拾级而上
走进如皋市分公司机关大楼,“爱心邮路”——“爱心邮政”——“爱心城市”的发展历程映入眼帘。看着那一幅幅温情动人的帮扶图片、品读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一股股爱的暖流直抵心房。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10月30日,九华中心邮政支局投递员朱金华利用双休日,骑车6公里赶到下原镇野树村3组77岁的薛汉英家中帮忙晾晒谷物。“要不是小朱,我老头子上次突发心梗肯定会没命,扫屋子、干农活、陪看病,他什么活儿都干。”说起朱金华,薛汉英眼里噙满泪水。采访中,老人的手与朱金华的手始终紧紧握在一起,不是母子亲似母子。从第一个帮扶因手脚残疾、双目失明、担心引起火灾每天只划三根火柴的何老太直至其去世,21年来,朱金华帮扶贫困户3户,户均7年。至今,“老残有人养,感谢共产党”的对联还贴在何老太家的大门上,述说着这段感天动地的情谊。
在“爱心邮路”上,催人泪下的旋律时时奏响,可歌可泣的故事比比皆是。20年不间断帮助陈国志老人收集国家大事报道并照顾他的“中国好人”“江苏省最美交通人”、搬经中心邮政支局投递员赵颖东;帮扶残疾老人,给了其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的南通市优秀志愿者、城西邮政支局投递员陆晓军;给帮扶过7年的老人李世英养老送终的“中华孝亲敬老之星”、九华中心支局投递员马富强……为他人送温暖、为百姓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他们是“爱心邮路”的缔造者、坚守者和发扬者,生动诠释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好人精神”凝聚力量。20年来,如皋市分公司将“爱心邮路”上为政府解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初心使命与“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深度融合,使“爱心邮政”与“爱心文化”有机结合,“爱心邮政”已成为其企业文化内涵精髓。在品牌塑造中,如皋市分公司倾注了大量精力,建章立制、加大支撑、融入地方,全面放大“爱心邮路”效应。明确“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制定了帮扶制度,推出了帮扶计划,“夏送清凉、重阳关爱、冬送温暖、新春关怀”一年4次帮扶行动雷打不动,并分片开展检查与指导;设立“爱心邮路”基金和帮扶基金,最大限度为帮扶对象提供资助;各支局建立帮扶台账,将帮扶对象纳入段道调整的交接内容。2013年,全国道德模范、“当代雷锋”郭明义调研“爱心邮路”后,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如皋邮政青年分队”,并向“爱心邮路”帮扶基金注资5万元。
榜样的力量无穷。在“爱心邮路”的引领下,如皋市深入推进以“爱心邮路”为发端,以“爱心超市”为窗口,以“爱心基金”为支撑,以“爱心团队”“爱心大使”为示范的“爱心城市”建设。如今,“爱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如皋市16人当选“中国好人”,200多个集体与个人荣获如皋市“爱心团队”和“爱心大使”称号。在“爱心邮路”成立20年之际,如皋市委、市政府再次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让“爱心文化”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如皋的内在基因与生动名片。
坚守初心 弘扬大爱
20年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20年坚持做一件事并越做越好更加不易。“爱心邮路”品牌何以越擦越亮?“爱心城市”何以建设得越发美丽?“坚守初心、践行使命、与时俱进,我们一直致力于将‘爱心邮路’的内涵不断丰富,爱心触角不断延伸,服务外延不断拓展。”如皋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施鎏鑫说。
如果说从“爱心邮路”到“爱心城市”是榜样精神由下至上的纵向发展,那么,党的十八大以后,如皋市分公司致力于“爱心邮路”精神内涵与外延由底到边的横向拓展的做法与成果更值得关注。
如今,在赵凡的帮助下,白蒲镇文峰村26组的残疾人郭艮华,将原本收入微薄的小百货店发展成了月收入3000余元的邮乐购站点,货品达1000余种,还被评为如皋市分公司2017年度“十佳掌柜”。“新时代,赵凡这些年轻人不断创新帮扶方式,比我们那时做得更好。但不管怎么变,‘爱心邮路’的精神没变、初心未改。”看着满头大汗帮郭艮华理货的赵凡,姚泽民欣慰地说。
从单纯的生活帮扶,逐步转变为扶贫、扶志、扶智,变“输血”为“造血”;从投递员主力帮扶拓展为营业员、职能人员全面帮扶;从帮扶孤寡老人延伸至各行各业……党的十八大以后,南通市邮政分公司助力精准扶贫,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致力于爱心传播范围更大、层面更宽、领域更广,逐步衍生出了助残、普法、职工心声、微心愿、消防等特色邮路;创新打造了如东“文明信使”、海安“军邮一家”、启东“红色邮路”等众多子品牌,帮扶对象拓展至留守儿童、贫困学子和企业员工,爱心效应持续扩大。“今年将在村一级建立‘红色驿站’1000个,招募志愿者入村投递,缩短时限、提高质量,解决投递‘最后100米’问题,使投递员在精准扶贫、振兴乡村等方面更有作为。”南通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承东有了新打算。
“如皋‘爱心城市’展示馆将在12月开馆,馆内四大篇章全部融入‘爱心邮路’和邮政元素,向全社会发出爱的号召,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如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茅红宇说。即将到来的12月,如皋市委将联合社会各界举办“爱心邮路”20年系列纪念活动,旨在全面弘扬“爱心邮路”精神,打造如皋“大爱之城”。
20年来,“爱心邮路”经过几代邮政人的坚守初心、不断拓展、发扬光大,走过了一条“起步、壮大、延伸”的发展之路;20年来,“爱心邮路”成了邮政企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爱民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路”,拓展邮政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内涵的“文明路”;20年来,“爱心邮路”品牌越擦越亮,大爱文化的味道在新时代越发浓郁,已成为江苏省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从“输血”到“造血”,爱心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紧握的双手承载了百姓的赞誉与“爱心邮路”的信誉。
如皋“爱心邮路”已成为江苏省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传帮带做好事,将“人民邮政为人民”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