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来邮政工作吗?”
“我愿意!”
“你愿意到艰苦的基层一线去吗?”
“我愿意!”
九年前参加甘肃邮政企业的招聘,一路过关斩将,在最后进入面试环节,面对面试官的提问,我当时回答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如今九年过去了,这个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久久难忘,也许是因为人生中又一个重要转折点的缘故吧。
2010年7月下旬,一路颠簸,从繁华到荒凉,从高速到山路,从大城到小县,根据组织的安排,我被分配到国家级贫困县,人口不足5万的一个小县城,成为县邮政局15名正式员工之一。
“欢迎来到县邮政局,你是邮电分营以来县局来的第一个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县邮政局局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从局长对我的态度中看得出基层邮政对高素质员工的渴求。“领导,您别把我当大学生,我是农民家庭出身,吃的了苦,苦活累活尽量安排。”局长“求贤若渴”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当即表态全力以赴,好好工作。
“咱们局里条件不行,暂时没办法住,正在想办法和电信协商腾出一间房子。”局长略显尴尬地告诉我单位暂时没有住宿的地方。确实,当时的县局十分窄小,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和电信在同一栋楼上。局长的意思是电信占用着邮政的一间房子,并已经通知他们腾出来。后来听说为了房子的事情,还和电信闹得不愉快。
时间不长,房子腾出来了,算是我的宿舍,局长通知我可以住进去了。说是宿舍,其实是以前一栋二层的老楼,十分破旧,上层是出租出去的铺面,下层因为阴暗潮湿,一直当仓库用,我算是下层楼里唯一的住户。走廊里没有灯,一到晚上黑乎乎的,如果是个女孩,绝对不敢住。一进宿舍门,就是深坑,像进了地窖,门也是坏的,破旧的木头窗上是残缺不全的玻璃,房里的蜘蛛网和墙上的灰尘,加上墙角暗缝里来去自由、四处晃荡的潮虫让人颇感不适。“条件不太好,先凑活一下,后面想办法。”房子里没有床,局长从他的办公室拿来了他平时午休自用的折叠床给我,再一次对我表达了歉意。“不要紧,收拾收拾就好了。”我说。经过一番打扫后,勉强有了一个休息睡觉的地方。
单位没有职工食堂,刚上班每月1200元的工资不敢多花,邮局对面4元一碗的牛肉面成了每天的主食。后来自己买了一个小锅,在房子里“开辟”出一块“厨房”做饭。虽然每天下个面条,吃得简单,但总算吃饭问题解决了。后来又花了200元买了一台尺寸最小的电视机,这样晚上就能打发时间。因为信号不好,经常需要自己爬上屋顶去查看接口是否完好。后来在局长的过问和关心下,单位与广播局协调接通了有线电视,业余生活算是“上了一个档次”。
办公楼的一楼、三楼、四楼归电信,二楼、五楼归邮政。而一楼的厕所经常被锁,不给邮政职工使用,而这一锁,不但厕所上不成,自来水也接不出来。于是,如厕和用水需要经常爬到五楼,极为不便。后来,还是在局长的协调下,电信那边不情愿地让我配了一把厕所的钥匙,就这样,吃水和如厕问题算是解决了。由于取暖设施老化,冬天暖气供应不上,加上墙缝太大,一到冬季十分寒冷,一条电热毯成为过冬的“关键设备”。
后来,老城改造,局所院子带我住的房子都被政府征用,看着房屋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轰然倒下,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风风雨雨住了两年。唯一的住处被拆,我又没了窝,当时办公室给我两个选择,一是住办公室对面的仓库;二是自己想办法外面租房,理由是单位没有给员工租房的“先例”。
“自己外面租房需要很大的一笔支出。”带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想法,我先看了看仓库,仅能容下一张床,除了门,没有任何通风口,可以用“一黑二憋”来形容。“算了吧,这能住人吗?我还是想办法自己租房吧。”当时忍不住黯然神伤,一种说不出的失望感和心痛感油然而生,但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压住了辞职的冲动。后来,局长知道情况后,还是在他的协调下帮我租了一间宿舍。虽然现在离开了县局,但是我一直对这位想法设法关心照顾员工的领导心存感激。我觉得,一个好的单位领导是员工不离不弃的重要因素。
2013年5月,我离开了奋斗3年的县邮政局,调市邮政分公司工作,但是我一直关注着县局的发展和变化。后来得知集团和省分公司立项为县邮政局新建局房,我也是打心里高兴,虽然我“享受”不上了,但其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可以彻底改善了。
2017年12月,听说要进驻新局房了,我特意从现单位请假,大老远跑到县城要见证这历史的时刻。而我最想看的是职工生活环境的变化。走进新的办公大楼,远远看着就比原来的气派多了。老领导退了,原来的县局现在叫县分公司,新领导是我的老同事,见到一样亲切。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每人一间、宽敞明亮的职工宿舍里,崭新的设备一应俱全。职工食堂里可口的饭菜,飘着地地道道的家乡味;职工活动室、职工阅览室……职工想什么,单位给办什么,真的太棒了!
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想想当年的自己,看看今天的变化,不得不羡慕现在的员工有着幸福的生产生活环境,不得不感慨邮政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的我是一名邮政战线上的记者,我是企业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我现在住的宿舍也宽敞明亮,有电视、冰箱、洗衣机、活动室、洗澡间,这对普通员工来说已是“豪华”配置。我也因此常常会自豪地为身边人讲:“在省城兰州能提供住宿的单位,除了邮政企业还真不多。”同时,在做记者的时间里,我经常东奔西跑,每次下到基层,我最爱问、最爱看的是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毋容置疑,近些年邮政的发展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职工,实实在在共享到邮政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但工资水平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原来让职工头疼和抱怨的“饮水难、如厕难、取暖难、洗澡难、吃饭难”等都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都得到很大丰富。短短数年,白驹过隙间,企业的变化已不能同日而语,着实让人惊讶和赞叹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这种思想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就体现在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中。俗话说,家是温馨的港湾,有家的地方就有温暖。而企业“职工小家”的不断优化,让职工在如“家”的环境中逐渐产生归属感,漂泊之心也随着如“家”的温暖而妥妥安放。“安身”方能“安心”,“静心”方可“谋事”,惟其如此,才能促使职工愿意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用在企业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