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家书 包裹 汇款单何武豪
作者:来源:中国邮政网发布时间:2018-09-30

  岁月是一条苍茫的河,邮政就像在这条河上行走的船,它送走了思念和牵挂,带来了慰藉和喜悦,并随着时代的潮流向前航行,在我们的记忆里激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家书

  记得那是1978年的夏天,我在村子里读小学。中午放学时,灿烂的阳光直洒在学校的门口,村头的那棵大榕树好像也露出了笑容。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满头大汗的邮递员送信来了!我们一股脑地都围了上去,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盼望。

  邮递员从绿色的挎包里拿出一札信件,大声地念着收信人的名字。当我听到我爸爸的名字时,急忙伸出双手,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封贴着航空邮票的信,来不及细看,我急忙转身,向着家的方向飞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把信交给了爸爸。

  爸爸接过信,怔怔地看了一会儿,连忙找出一把剪刀,小心地剪开信封,然后用手指轻轻地夹出一张对折得很整齐的信纸。

  信上的字是竖着写的,笔迹工整,端正有力,爸爸把信一个字一个字念给早在旁边等得焦急的奶奶听。我们屏住呼吸,不敢出声,一直等到爸爸把信读完了。只听到奶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喜出望外的奶奶把我们几个孙儿叫过来,高兴地告诉我们说,爷爷找到我们了,我们也找到爷爷了!

  信中的内容,当时我还听不明白,只有一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音信断绝,恍若隔世”,邮递员带来的这封家书,真正抵得上万金啊,我们一家终不再恍若隔世。

  包裹

  1992年秋天,奶奶80大寿刚过不久,远在省城上学的我收到了爸爸寄来的一封快件信。

  信中说,奶奶因在外面上厕所不小心踩滑台阶摔倒,当时奶奶还自己爬起来走回家,以为并无大碍,过了一个星期后,才觉得越来越痛,经拍片检查,诊断为左股骨骨折。医生说,由于奶奶的年纪大,建议不动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用药膏敷贴。爸爸嘱咐我,让我在广州寻访特效的膏药,寄回家给奶奶治疗腿伤。

  教我们写作课的教授知道这个消息后,当即写了一张纸条,介绍我到一家医院找专治骨伤的医生。当天下午,我就请假坐公共汽车到那家医院,买到了一贴黏糊糊、黑亮亮的,带有中药气味的膏药。

  当我赶到邮局打算将这宝贵的膏药寄回家时,已经临近下午五点钟了,我快步走到寄包裹的窗口,一位阿姨微笑着接过药膏,当她知道我要把药膏寄回家给我奶奶治腿伤时,她很感动,关切地点了点头,然后打开抽屉,拿出一个当时还少见的薄薄的白色塑料袋,把膏药装进袋子里,细心地排空里面的空气,严实地包了起来。她一边包一边告诉我说,膏药一定要密封好,防止中药的药性成分在邮寄的途中挥发掉,达不到治伤的效果。她包好后,把它放进一个小纸箱,并用胶带封好,然后让我填写包裹单。当这一切都办妥之后,那位阿姨轻声地安慰我不用担心,奶奶的腿伤贴了膏药后会好起来。

  托邮局阿姨的吉言,奶奶收到我从广州寄回的膏药后,经过连续的贴敷和按摩,三个月后渐渐好转,最后可以扶着拐杖站起来,慢慢地踱到饭桌前吃饭了。那张寄包裹的回执至今被我珍藏。

  汇款单

  我读大学时,还没有现在普遍使用的邮储银行卡。对我来说,一张小小的汇款单,既是雪中送炭,又能锦上添花。

  临近月底,当口袋里只剩下几天的伙食费时,爸爸寄给我的汇款单就到了。爸爸每次都会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写上简短的几个字:“保重身体!”“记得加衣!”“不要太节省!”,看到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父亲饱含亲情的双眼,那是一种关爱与叮咛。取款前,我把汇款单的附言栏小心地撕下来,贴在一个本子里,留待以后的岁月慢慢地品味。

  除了家里寄来的生活费,我还经常收到报社寄来的稿酬。

  每次取汇款时,邮局的工作人员都会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记得有一次,我写的《大学生更应珍惜粮食》一文在《光明日报》刊出,报社给我寄来了50元稿费,当时可算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这张汇款单放在我的口袋里好几天了,我都舍不得去取款。

  等到激动的心情慢慢地平复下来,我才去学校旁边的邮局取汇款,邮局的一位大姐看到是《光明日报》寄来的稿费,连声说“了不起”。收到大姐兑付的稿费,走了许久,我拿出钱才发现,“哎呀,两张50元!”我明白是刚才那位大姐搞错了,多给了我50元,我立即赶回邮局把多出的50元退回给大姐,大姐激动得连声道谢。

  我心想,我也要感谢邮政一直以来给我带来的幸福与温暖才对。这么多年以来,是邮政带给我的家书、包裹、汇款单,让我与家人、与世界亲密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