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金融工作的总要求,也为邮储银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部署推进的“三个三”全面风险管控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7年10月末,该分行169家支行中有165家完成了风险经理派驻,覆盖率达97.63%,建立了省、市分行机关各部室的风险联络员双线考核机制,不良贷款率由2016年初的0.94%下降到0.85%,近三年未发生资金案件。
“三查制度”强化信贷管理,“三道防线”加强条线联动,“三级机构”落实风控责任,“三个三” 风险管控机制不仅勾画出了福建省分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系统联动”的风控体系,而且成为新时期邮储银行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一个缩影和成功范例。
福建省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走访大项目客户,了解掌握企业生产及风险情况。
风险经理派驻:稳中求进的“压舱石”
“贷款逾期率已经由原来的3%下降至现在的0.38%,贷款审批一次性通过率由60%上升至90%,这是风险经理派驻到晋安区支行带来的显著成效。作为支行长,以前不仅要忙于拓展业务而且要甄别把控风险,自从风险经理派驻到我支行,干部员工多了一个把关人,货款不良率下降了,业绩也提升了,截至2017年10月,支行贷款余额达20亿元,风险经理助推支行稳健发展的成效愈发明显。”福州市晋安区支行行长郑贵民向记者介绍了风险经理派驻以来给支行带来的变化。
据了解,风险经理派驻开展三年来,福建省分行不仅改变了原来在支行风险管理“难以落地”的状况,而且推动支行风险经理成为风险管理阵地的“前哨”,使支行存在的风险问题、风险管理诉求能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到省、市分行风险管理部,从而及时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其间,福建省分行未发生资金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风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谈到风险经理派驻给风控管理工作带来的具体变化时,福建省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李联春的感受主要有4方面:一是风险经理成为支行经营发展的“压舱石”。从2016年1月1日起至今,福建各支行风险经理通过履职检查发现的风险问题近1.5万个,对相关违规责任人考核违规积分共1490.5分,有效提高了支行风险合规意识。二是畅通了风险信息传送渠道。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4月,各支行风险经理上报各类风险信息5900余条,省分行筛选其中的907条风险信息共编发147期《风险内参》,为各级行、各部门领导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第一手风险信息依据。三是加大了对较大风险问题整改的监督力度。近年来,针对风险经理履职反映的邮政汇兑手工网点交易补录无人复核等16项较大风险问题事项,福建省分行风险管理部通过行内督办系统对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了专项限时督办。四是发现系统设计不足可能引发的风险问题。先后向总行反映了客户风险信息无共享渠道等7个流程或系统控制不足问题。风险经理想“一万”虑“万一”,不仅稳住了经营的步伐,而且强健了前行的筋骨。
风控能力建设:上好强行的“必修课”
“置身风云激荡的改革时代,底线思维是武装头脑的必需品。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赛跑,要实现邮储强行梦,我们的风控‘必修课’必须上好……”福建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路文斌向记者介绍这堂“必修课”的重要意义。
从快马加鞭到蹄疾步稳。福建省分行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适度风险、适度回报”的经营发展理念,机构风险整体指标在总行近年来的评价结果中均位于前列。但近年来,银行业面临着不良贷款暴发、大案要案不断、监管政策趋严的严峻形势,福建省分行党委结合经营发展实际,从落实贷款“三查”、落实“三道防线”履职、落实“三级机构”风险管理责任三个方面健全风险管控机制,构建了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条线化到多维化的新型风控体系,探索出了一条“邮”特色、“邮”抓手、“邮”成效的风险内控路径,福建省分行经营发展呈现出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
从念真经到真念经。“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风险经理的作用愈来愈大,我们要加强风险经理培训,进一步深化激励与约束、准入与退出机制,使风险经理管控风险的能力和作用提升到更高水平,让风险经理成为支行风险防控的‘护航者’。”路文斌对福建省分行的风控队伍寄予厚望。
为了给这支年轻的队伍上好风控“必修课”,福建省分行编制了《“三个三”风险管控机制制度汇编》,作为全分行风控管理的“治本之策”,发布各类制度40余项,制定风险经理日常工作职责25条,强化制度的生命力和执行力,开展专业培训。福建省分行在对风险经理进行集中培训的基础上,要求各市分行每月组织支行风险经理开展履职检查。同时,根据风险经理工作经验和特长,将风险经理划分为柜面风险管理、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操作管理、员工行为排查等若干团队,并从各团队中选拔出优秀人员作为主要师资力量,由市分行每季度集中组织至少一次培训、省分行每半年集中组织一次培训。风控“必修课”的开设,不仅为福建省分行培养了大批风控管理人才,而且推动了该分行经营发展再上新台阶。
福州市晋安区支行风险经理竭雪琼(左)与信贷客户经理共同讨论客户信用风险情况。
风险联络员设置:条线联动的“新防线”
从“抓条线”到“条线抓”。落实“三道防线”履职,重点是促进第一道防线部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第二道防线部门对第一道防线部门履职进行支撑,第三道防线审计部门再进行监督。在“抓条线”的工作中,风险联络员是重要的一环和工作的落脚点,福建省分行从建立部门风险管理体系抓起,由风险管理部牵头组织法规、授信、计财、办公室、科技部门开展综合风险和专业风险管理情况的督导和考核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风险联络员“双线”考核机制,由风险管理部和风险联络员所属部门以各占50%的权重考评风险联络员。通过横向风险管理体系,持续规范各条线制度制定、业务管理、检查监督、风险监测、事件处置、信息报告工作,对基层机构发生的风险事件同步进行横向部门问责,同时鼓励各部门开展主动风控工作,进而提升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通过“抓条线”的管理机制建设工作,该分行逐步形成了“条线抓”的主动风险管理氛围。
从积极配合到主动作为。“声誉风险的识别与防控,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也需要多部门通力配合协作,以前我们部门的工作基本就是负责本条线的工作,部门之间的风险防控信息交流不多,自从担任风险联络员以来,我有一半的绩效由风险管理部考评,大风险的理念逐步树立,主动参与全行风险防控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福建省分行办公室品牌管理专员陈窅向记者讲述担任部门风险联络员以来自己风险意识的转变。据了解,截至2017年10月,福建省分行已在省、市、县三级机构中的内设部门设置风险联络员,构筑了横向到边与纵向到底的网格风控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全分行的风控水平。
风险责任人界定:攻防并进的“发展观”
从“六个者”到“五个管好”。“风险经理是风险政策信息的‘传导者’、风险情况问题的‘反馈者’、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内外部沟通联系的‘协调者’、风控制度落实的‘督导者’和风险管理知识的‘指导者’,日常工作重点要做到管好人、管好场所、管好业务重点环节、管好贵重物品、管好计算机等。”南平市解放东路支行风险经理金欣谈起风险经理的职责如数家珍,对如何抓好风险管理工作有着清晰的认识。
而三年前任职之初的金欣对风险经理岗位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如何开展工作还不知从何入手。为了指导支行风险经理开展工作,保证风险经理工作不缺位、不越位,福建省分行制定印发了风险经理基本工作职责,明确风险经理以防范资金案件、重大风险事件和监管处罚重点为工作目标,将支行风险经理工作职责分为风险与授信管理、合规与内控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管理等四大类、25项,并明确各项职责的履职频次要求。2016年,通过总结风险经理的实际工作经验,编发了风险经理履职工作手册,明确风险经理的履职方式、履职要点、履职流程,统一履职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升风险经理履职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从互相制约到攻防并进。“市分行是风险经理的派驻管理责任单位,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我们要求风险经理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同时在风险经理的岗位职级上也进行了调整和提升,进而提高该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在风险经理与支行长的关系上,一方面我们强调风险经理的人员排查职责,另一方面也给予支行长对风险经理一定的考核权重,使风险经理在派驻到支行之后,与支行长真正建立起既合作又互相监督的关系,从而逐步扭转支行长重经营、轻管理的思维模式,提升全员风险管控意识,树立起‘攻防结合’的发展理念。”宁德市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魏东晖对风险经理派驻有着深层次的理解与感受。
“良好的机制设置,使风险经理与支行的关系既有独立性又要有协作性,既是检查官又是好助手,在履职中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支行业务发展保驾护航。”漳州市南靖支行风险经理黄琳对福建省分行支持风险经理履职的制度设计感到由衷满意。
为保证风险经理履职到位,福建省分行印发了风险经理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根据该办法,风险经理实行垂直管理,由委派行统一派驻,具体考评工作由委派行风险管理部落实;委派行风险管理部按月进行履职评分,按季度综合考核,年度汇总评价;季度履职考核内容主要由季内三个月的履职平均得分、驻地行支行长评价、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情况等四个方面组成,年度履职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季度平均得分及风险管理部综合评价;将考评结果与支行风险经理本人的绩效工资、职级晋升、准入退出相挂钩。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福建省分行“三个三” 全面风险管控机制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必将汇聚起“再上新台阶”的磅礴力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砥砺奋进的福建邮储人,承载国家期许,肩负邮储担当,必将在建设一流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道路上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