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棵树 合规是沃土
“浙江省分行坚持总行确立的‘适度风险、适度回报、稳健经营’的风险偏好,以‘固本强基、管理增效’为抓手,着力完善风险与内控管理体系,加强三道防线建设;着力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合规经营管理;着力强化问责整改,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内生动力,这是浙江省分行能够建立全面风控体系的灵魂,也是塑造强行所必备的土壤。”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俞霁云向记者介绍。
理顺体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近年来,浙江省分行积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设立风险与内控委员会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科技风险等五个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分别由授信管理部、法律与合规部、计划财务部、办公室、信息科技部作为委员会的办公室,由分管上述部门的行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专委会根据各自的议事规则规范运行,不仅调动了各牵头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提升了风险管理的专业性。风委会、专委会的认真履职,已经成为浙江省分行及时披露风险信息、分析重大风险问题、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手段,成为风险管理责任落地的重要载体。
激活机制,推动组织体系的有效运行。据了解,浙江省分行自2014年开始,针对各级机构和条线开展风险考核评价,根据风险管理履职要求,设定相应的指标体系,设置相关的激励政策,将考核结果在资源分配、绩效考核、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等方面进行运用,并明确挂钩关系。“针对条线和机构的风险考核已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每年会根据工作重点设定方案和指标,把重要风险点的化解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以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浙江省分行监控评价团队高级主管费栋向记者介绍。目前,考核办法与指标已实现全分行统一,并垂直考核到二级支行,真正实现了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地。
刚性制度“点”活风控棋局。浙江省分行把案件防控作为“一票否决”指标纳入了绩效考核和风险考核,依据“两个办法”,2017年1~3季度共对2500名员工进行了违规问责及积分处理。合理的制度设计,不仅激活了内控体制机制,而且使案防工作基础不断牢固。近年来,浙江省分行不仅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三年规划》,而且从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运行机制、工作要求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晰各级机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根据总行及监管部门安排,开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整治,日常坚持资产业务和网点检查两手抓,并先后自主开展合同面签重要环节、资产业务重点风险、“专区双录”执行情况等多个重点领域专项检查活动,排查相关风险隐患。
浙江省分行信贷员调研杭州地铁项目。
树风险旗 下内控棋
统筹兼顾,下好内控“先手”棋。“‘块状经济’是浙江省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浙江省分行在防控风险方面坚持以部门集中会诊开方的形式来管控风险,而不是盲目的断贷、抽贷。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的两年间,我行通过多条线风险化解机制,已成功化解5亿多元的不良和逾期,结清贷款1亿多元,不仅最大限度维护了邮储银行资产,而且救活了一批企业,这也是我们多部门联合下的一手好棋。”俞霁云向记者介绍。
浙江省分行多年来连续开展合规主题教育、警示教育、员工异常行为专项排查、信贷业务“达标固防”专项整治、柜面业务风险防控、重点业务关键环节风险排查、问题整改机制建设活动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工作,由省分行各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省、市分行联动,有效增强了各岗位人员认真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制度执行文化,不仅夯实了业务经营和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而且形成了风险化解新机制。
全流程管理,牵住风控“牛鼻子”。 浙江省分行通过 “定标”“达标”“验收”“巩固提升”4个阶段工作的开展,共下发、印发12项信贷业务关键风险控制岗位工作规范,共配备信贷业务关键风险控制岗位人员近500人,有针对性培训697人次,全分行信贷风险管理“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会不会做”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部门职责明晰、岗位设置合理、进退机制完善、作业标准明确、检查和问责体系完整”的全方位、立体、网状的信贷业务风险防控体系初步建成,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积蓄了力量。此外,浙江省分行还开展了信审工作改革和创新工作,全面实行独立审查审批人模式,建立差别化审批授权的动态管理机制,信审人员管理和信审标准的统一性、规范性明显提升;同时开辟绿色信审通道,开发审查审批台账管理系统,落实限时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审批质效。
条线抓、抓条线,看好“责任田”。 数据显示,温州市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 90%的水彩笔。在2008年次贷经济危机中,约20%的中小企业因成本上涨倒闭或半停产,而身处风暴中心的邮储银行温州市分行保持战略定力、坚守风险底线、优化业务结构,不仅顶住了外部风暴的猛烈冲击,而且逆势而上,实现了业务的强劲增长,并保持资产质量优良。2017年,温州市分行实现浙江邮储系统内小额贷款增量第二、业务规模第二、个商贷款结余第一。截至2017年10月末,小企业累计放款149.28亿元,小企业信贷结余36.6亿元,当年净增7.61亿元,均排名全国二级分行第一,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结合风险防控责任制建设,浙江省分行发文明确了前中后台和各部门、各市分行风险管理部及一级支行的风险管理职责,确保各级机构、部门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过程中,能够理解统一、行动协调。制定了《关于一级支行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责任的实施方案》,理清管理职责,明确基层机构风险管控要点和工作流程,推进风险管理工作标准化、信息化;建立一级支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管控机制的运行方式,推动风险问题化解的制度化、规范化;完善一级支行风险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针对一级支行部门、二级支行的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分层次、全覆盖的检查监督网络。
擦亮“探头”,当好风控护林员。“金雁奖”是对营销先进的鼓励,“金盾奖”是对风控稳固的肯定。2015年,嘉兴市分行同时摘得“金雁奖”“金盾奖”两项荣誉。
“基层分行一定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如果风控工作做不好,就会瘸腿,就会在发展的道路上摔跟头,嘉兴市分行能在各项经营指标上名列前茅,一是得益于省分行的制度设计,二是得益于分行的严格落实,三是得益于员工认真把控风险。为了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我们为风险条线干部职工每人都印发了一张风险防控卡,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我们风控的‘探头’。”嘉兴市分行副行长刘雪芳说。
为进一步增强风控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浙江省分行组织开展了全分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课题研究工作,就各条线当前存在的主要风险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成因,制定具体的防范举措,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排序,梳理各类风险点近60项,并形成《浙江省分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控措施》专题报告,提出了48项具体管控措施。
浙江省分行举办安防知识竞赛。
多措并举 提升风险管理支撑能力
加强对资产质量的管控。近年来,浙江省分行不仅制定下发了《风险政策与风险限额目标》《信贷资产质量控制方案》等重要文件,明确全辖统一的风险政策、资产质量限额管理的目标及阶段性控制要求,还制定并实施了资产质量管控“八大举措”;每月初通报全分行不良资产情况,及时掌握全国、同业以及各市分行逾期和不良变动情况,分析数据变动背后的主要原因,研判未来一个月的风险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小企业逾期贷款台账,每月末下发小企业逾期贷款明细,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准确掌握风险状况。
“2015年,我们收到了关于湖州市一家纺织企业在我行1300万元贷款有可能出现逾期和不良的情况报告后,并没有从某一部门的角度给予判定,而是组织多部门实地调查,然后统一会商,判定是否续贷,经调查发现该企业经营发展良好,只是由于近期应收账款较多,造成资金链紧张,经多部门会商后我行还是给予其续贷,既保全了资产又化解了风险。这些优质案例均得益于资产质量管控各类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浙江省分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陈璨向记者介绍。
加快推动发展模式转变。浙江省分行坚持“适度风险、适度回报”的经营理念,从依靠资源投入、成本拉动的外延式发展向资源节约、管理增效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主动提高运用信贷、风险控制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判断客户风险、价值的能力。一方面更加审慎地选择业务领域,坚决退出高风险行业和客户,另一方面对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在“业务合规、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通过风险政策、业务发展指引、限额管理、资源分配、差异化授权等方式,引导各级机构和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克服盲目发展的冲动,把追求短期的业绩转变到促进稳健、可持续发展上来。持续加强对风险的预判和预警,重点关注经济环境和区域政策变化,找准风险点和关键环节,防止局部风险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转化。
提升会计稽核的支撑效率。浙江省分行重点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通过持续开展会计达标和专项检查活动,有效提升公司业务、现金出纳、放款管理等工作的规范性,全分行会计结算人员、公司结算人员、放款审核人员三支队伍基本建立。会计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公司结算集中作业中心有效运行;逻辑集中系统顺利上线,现金、凭证核算实现基于会计平台的集中管理;杭州、建德、衢州、湖州、金华、丽水、嘉兴、舟山等8个现金集中处理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有效缓解了旺季现金缴存的问题。现金备付率连续三年实现下降,集中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处理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稽核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集中授权时效比总行要求高出30%以上,为全分行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浙江省分行以“防范风险,增加价值”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开展项目审计,主要涵盖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呆账核销、内控评价等,揭示了薄弱环节及主要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和管理改进建议,促进了内控体系的完善和内控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浙江省分行在总行对一级分行的内控评价方面均名列前茅。制定《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开发“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强化整改跟踪。同时,通过“审计意见书与积分单同步下发,整改与问责同步进行”的方式,严格问责,加强审计结果运用。
加大资产保全工作力度。“为了追回一笔不良贷款,我曾在嘉兴一家企业蹲点守候,守了3天,终于等到了企业法人回厂,成功清收不良贷款2000万元……”嘉兴市分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殷立新向记者讲述基层清收的故事。
2016年,浙江省分行累计清收不良贷款8.69亿元,在2017年百日清收竞赛期间,清收金额排名全国邮储第一。该分行建立了大额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跟踪机制,按周通报全辖500万元以上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的进展情况,督导重点行、重点项目的催收工作,提升大额不良贷款清收效率。不良贷款移交工作形成常态化机制,从2014年6月底开始,该分行不良贷款移交率持续保持在100%以上,为不良贷款实现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呆账核销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总行授权的多贷种呆账核销试点省份之一,核销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用理性规划银行的未来,用制度勾画强行蓝图,用业绩展示对事业的忠诚,浙江省分行将全面风险防控作为跻身一流大行的“龙门”,建立了一套扎实的全面风险防控机制,为全分行的发展奠定了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