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压实责任关
前不久,安徽省分行党委对辖内3家二级分行党委启动了风险约谈机制,同时召开了“风险管理进党委”专题会议,共同商讨业务增长、风险防控和不良化解工作方案。
为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党委在经营发展中对风险管理的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安徽省分行在设立风险与内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之外,创新将风险管控工作纳入党委班子考核评价中,出台《风险管理职责进党委工作方案》,明确规定省、市分行党委对辖内风险管理工作承担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承担风险管理第一责任;党委班子成员根据分管工作承担风险管理的领导责任,形成了管控风险的合力。方案中,还对党委责任、决策机制、体系建设、管控要求、经验学习5个方面详细界定履职要求,打造“责任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人员到位、考核到位”的长效管理机制。
“每半年,省分行党委将对风险管控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市分行党委成员进行集体谈话;每半年,各二级分行党委至少听取一次辖内全面风险管理情况汇报,研究风险管理重点工作。”安徽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吴祖讲介绍。在约谈两周时间内,被约谈单位即成功收回不良贷款1657万元,其中一家二级分行顺利完成移交后不良贷款清收和核销后不良贷款清收两项指标。
安徽省分行信贷员走访小企业客户,了解掌握企业生产及风险情况。
风控前移把好准入关
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扶小助微,是国家赋予金融的政治使命。但由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风控难度大,银行客观存在惜贷的现象。据统计,安徽省分行去年前三季度小微贷款净增27亿元,居全国邮储第一位,同时11月末小企业贷款不良率较上年下降0.73%,小额贷款不良率在全国的名次较上年进步一位。其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优化贷前调查技术,做好行业、合作机构、客户准入的把关工作。
安徽省分行在“2017年大走访”活动中,要求各级领导、客户经理均身体力行投入到走访中,通过走政府、走平台、走协会、走园区、走目标客户,通过亲自跑、亲自问,来找到能否审批、能否放款的感觉和信心。
为了争取更高的走访时效,安徽省分行编制下发《小企业贷前调查100问》工作手册,列出“五个看”——看工资表、看现金流表、看纳税表、看食堂就餐记录表、看产品库存表;“五个听”——听企业核心技术情况介绍、听核心技术研发人员情况介绍、听产品市场占有率情况介绍、听产品淡旺季情况介绍、听产品销售情况介绍;“五个验”——对企业进行交叉验证、软硬信息验证、客户关系网验证、所见所闻验证、现在贷款与过去贷款需求量验证等,引导各分支行将“百问”作为小企业贷前调查的重要抓手,借助标准化、流程化的作业形式,以有限的时间获取相对全面、有效准确的信息,推动小企业金融业务转入风险可控、择优生长的良性轨道。
在行业准入把关上,安徽省分行结合地域特色,主动开展市场调研和行业研究。在皖南小水电较为发达地区,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联动拜访当地环保厅、水利厅,深入六安市霍山县,组织政府、协会、小水电企业主和分行人员召开小水电贷款业务座谈会,并撰写小水电行业调研报告,把握关键风险点,为业务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安徽省分行积极借助“外脑”力量,在全国率先聘请医疗卫生行业外部专家作为小企业“医院贷”的顾问。借助专家丰富的从业经验,目前该分行已开展多笔“医院贷”贷前会商工作。同时,专家还从识别医院财务报表、关键性盈利指标、民营医院行业政策、主要风险点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安徽省分行完成了行业调研和风险识别,有效防范了“医院贷”风险。
监测联动守牢预警关
2017年5月9日,安徽省内某权威报纸头版新闻报道了安庆岳西县政府向辖内两个自然保护区内17座水电站下达责令停产的决定书,还将邀请专家对境内153座水电站进行评审论证,并分批开展拆、并、转等工作。显然,该政策的调整将给小水电贷款业务带来较大的政策风险。
这条信息第一时间即被安徽省分行监测到,并立刻反馈到小企业金融、授信管理等相关部门,该分行随即召开会议商讨应对方案,重新制定授信策略,并明确了重点把握第一还款来源、关注抵质押登记是否落实、确保贷款发放前财产保险生效、强化贷后检查、实时关注小水电行业的政策性变动等风险管控措施,避免出现风险事件。
以上这些是安徽省分行发挥风险监测“雷达”监测作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分行重视信贷业务系统以及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充分利用系统中的模型和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筛选特定类型的数据,并据此下发风险提示,要求相关机构加强风险防控。此外,该分行还组织收集内外部各类重大风险信息,按月编撰《风险内参》,为重大风险问题的解决、风险隐患的排除搭建平台渠道,为辖内机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该分行还深化建设大数据和信息化银行的战略思路,把风险监测落实到经营运营全过程,建立了邮储银行首个“机构业务风险审计系统”。该系统创建以风险为导向的非现场审计抽样指标体系,利用系统对个人信贷、公司信贷、小企业信贷、票据、信用卡5大风险主要聚集的资产业务数据进行提取、整合和分析,可实现对信贷业务、人员操作、贷款流向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分析,对高风险业务和高风险机构进行客观判断,有效增强了安徽省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前瞻性。目前,系统除了发挥审计作用外,还在风险管理部科学确定重点风险监控区域和监控对象、法律合规部有针对性选择开展跟踪检查、授信管理部发现贷款客户潜在风险信号、三农金融事业部和消费信贷部实施差别化贷款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综合效用。
安徽省分行召开“大力清收两百天,资产质量上台阶”活动动员会。
安徽省分行各级分支行积极开展合规考试。
资产保全打通清收关
自2017年6月15日开始,安徽省分行开展了“大力清收两百天,资产质量上台阶”活动,切切实实为全分行资产质量打了一次“通关”。
在活动中,该分行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作为全分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的基石工程,相对于总行的“百日清收竞赛”,该活动持续时间更长,从6月15日一直延续到了12月31日,保持了全年清收工作的力度。该分行各级机构领导参与程度更高,省分行领导一方面通过月度经营分析会、电话通报会、指挥调度令等方式对分支机构进行督促;另一方面省分行班子成员分为四组挂点帮扶基层机构,开展现场帮扶工作;各市县支行将走访法院、公安部门纳入“走政府”工作中,在不良贷款案件的诉讼立案、执法协作等环节,加强与法院、公安部门等的联动,确定具体事务办理联络人,实时追踪案件进展情况,及时交流相关信息,提高案件处置效率。此外,严格考核清收成效,提高清收费用和竞赛奖励预算,尤其是向已核销清收工作倾斜,确保政策支撑到位。
为了做好催收工作,安徽省分行制定了“五情”催收法,即:对有还款意愿又有还款能力的、有还款意愿没有还款能力的、有还款能力但还款意愿波动的、无还款意愿有还款能力的、无还款意愿也无还款能力的客户采取不同催收办法。这一系列方法的核心是依法清收,因户施策:对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但生产经营仍在持续、还款意愿良好的客户,灵活运用“减额续贷”、贷款重组等风险缓释措施;针对恶意逃废债务的“钉子户”“骗贷户”以及“逃债户”,该分行与公安、法院等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形成清收合力,净化信贷投放环境。
安徽省分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李岚介绍,该分行还同步开展了清收经验总结和典型案例培训工作,目前已编纂完成《清收计》,精选36个不良贷款处置的典型实例,重点结合不同情境,介绍如何选择催收方式,怎样采取自主、司法和委外等多种清收手段,聚焦清收实战过程,以提高基层清收工作效率。
据统计,安徽省分行在总行“百日清收竞赛”中完成总行计划的201%,获得总行“2017年不良贷款清收百日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截至2017年11月底,该分行竞赛中累计清收各类不良资产3.35亿元,日均清收不良资产达200.59万元,较竞赛开展前日均多清收70万元。
通过抓“四关”,安徽省分行打出了风控系列“组合拳”,风险管控水平稳步提高,资产质量再上新台阶,切实发挥了国有大行在维护金融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为更好地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贷前、贷后调查是安徽省分行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发展最主要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