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606-2018《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解读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导向。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指引“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涵。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2018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并重点对快递业推进绿色包装工作提出要求。这些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为快递绿色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提出了任务要求。

  我国快递业包装总量庞大、形式多样、增长迅速,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继续稳居世界第一。积极应用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环保封装用品,已成为推动快递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快递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符合各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满足其要求的快递包装,才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

  

  快递业的绿色包装工作,一直是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广绿色包装,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2017年11月,国家邮政局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质检总局、国标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提出要突出创新引领,强化法制保障,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快递业包装治理体系。

  2009年,GB/T 16606《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标正式发布,国标的发布与实施对规范快递封装用品的生产、使用和检测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标准中并未过多涉及绿色环保的相关内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及时修订2009版标准,以更好地满足绿色快递发展需要。

  因此,对《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倡导“绿色包装”,增加绿色环保和循环利用要求等内容,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优化快递作业方式、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于2018年2月6日发布了GB/T 16606-2018《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并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个系列国家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内外上对绿色包装的定义和内涵,在修订内容上充分体现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的环保理念,从技术手段积极促进快递业的绿色包装推进工作。

  一、 标准修订原则

  1、绿色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参照现行国标和行标,对快递封装用品中的重金属等物质提出限量要求,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2、轻量化。在满足快件安全寄递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采用低克重、高强度的原材料生产快递封装用品,进一步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3、可循环。充分考虑快递封装用品的二次或多次重复利用需求,在标准中进行相关功能设计,倡导快递封装用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促进资源节约。

  4、科学合理性。标准修订既要注重借鉴国际相关经验,与国内现行标准协调一致,又要充分考虑国内相关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成本承受能力。

  二、 标准修订主要内容说明

  本次修订工作主要根据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要求,对标准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

  

  1. 强化了减量化要求

  一是降低了快递封套用纸的定量要求。二是对于快递包装箱单双瓦楞材料的选择不再做出规定,只要材料符合耐破、边压和戳穿强度等指标即可。三是降低了塑料薄膜类快递包装袋的厚度要求以及气垫膜类快递包装袋、塑料编织布类快递包装袋的定量要求。

  2. 增加了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要求

  对于快递封套和快递包装箱,标准依据GB/T 16716.1《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1部分:处理和利用通则》,提出了其中铅、汞、镉、铬总量应不大于100 mg/kg。

  对于快递包装袋,增加了铅、汞、镉、铬总量应不大于100 mg/kg的限量要求,同时对DEHP、DBP、BBP、DINP、DIDP和DNOP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也提出要求。此外,标准还规定快递包装袋的溶剂残留总量应不大于10mg/m2,其中,苯类溶剂残留量不大于3mg/m2。

  3. 增加了生物分解塑料包装袋种类

  标准结合生物降解塑料的基本特征和产业发展状况,以及GB/T 20197《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识和降解性能要求》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快递包装袋宜采用生物降解塑料”,并相应增加了生物降解塑料快递包装袋的生物降解性能要求,以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和消费者选择使用。

  4. 补充了快递包装箱平面尺寸要求

  贯彻落实工信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重要部署,标准明确提出快递包装箱的基础模数尺寸为600 mm×400 mm,同时调整优化快递包装箱的平面尺寸,以建立起快递包装箱、集装笼、运载车辆的尺寸链关系,提高全环节整体处理效率,以包装标准化推动包装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

  

  5. 补充完善了重复使用要求和印刷要求

  为倡导快递封装用品的重复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标准增加了二次使用快递封套的相关要求,同时规定在符合GB/T 32568《重复使用包装箱通用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快递包装箱可重复使用。

  此外,标准要求快递封装用品的印刷宜保持材料原色。同时针对不同的快递封装用品,应分别印有可回收标志、重复使用标志或塑料产品标志,便于回收处理。

  三、 标准的主要特点

  1.  规定了重金属与特定物质的限量要求

  标准中规定重金属与特定物质的限量要求符合国际国内有关规定。第一,快递封套、包装箱和包装袋都属于包装物,都应符合我国现行国标GB/T 16716.1-2008《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1部分:处理和利用通则》对包装与包装废弃物重金属限量的基本要求,即铅、汞、镉、铬四种重金属含量应不大于100 mg/kg。第二,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被废弃,其本身所含的元素会以矿化无机盐形式进入到自然环境中。为了避免其所含重金属元素过多,进入土壤对环境造成影响,按照国际相关要求,标准中规定了重金属与其他特定物质的限量要求。我们认为,在标准中规定重金属与特定物质的限量要求,正是快递封装用品“绿色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标准制定和出台的关键意义所在,能够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绿色快递发展需要。

  

  2. 快递包装袋推荐使用生物降解塑料

  《快递封装用品 第3部分:包装袋》参照国际上对于生物降解塑料的有关标准要求,提出了生物降解性能指标,其目的是保证快递包装袋废弃而进入自然环境后,在自然界条件下(如土壤、沙土等)和特定条件下(如堆肥、厌氧消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被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甲烷、水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等,不对环境产生污染。

  目前,业界认为生物降解是一种被国际国内所认可的、完全可降解的、对土壤不产生负作用的方式,其他降解方式还难以达到以上要求。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其他降解方式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后也能达到标准中所规定的生物降解性能要求,也不排除根据技术条件的成熟度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3. 增加包装循环使用的要求

  快递封装用品的可循环使用是本次标准修订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比如,增加了二次使用封套的相关要求;要求在包装箱侧面印刷重复使用标志,在符合GB/T 32568《重复使用包装箱通用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快递包装箱可重复使用等。这些内容表述明确,指示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推行快递封装用品的循环使用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政府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规划、政策和标准,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用户开展回收再利用工作。生产企业和快递企业也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快递封装用品分类回收利用试点,探索快递封装用品循环使用的渠道和方式,并逐步推行实施。希望公众能够积极践行环保理念,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包装物循环使用的活动中去。

  

  

  4. 关于生产成本分析

  《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标分为封套、包装箱和包装袋三个部分。第1部分封套和第2部分包装箱,与旧国标相比,推荐采用水基型油墨,增加了重金属限量要求。由于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基本保持不变,而油墨所占生产成本比重很小,因此,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不大。第3部分包装袋推荐采用生物降解塑料,由于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原材料比传统塑料贵,加上生产工艺需要根据新的材质进行调整,所以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我国快递业包装总量庞大、形式多样、增长迅速,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但其废弃后可以在自然环境内被生物降解,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标准统筹考虑了推动快递业绿色发展,以及企业和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既兼顾目前快递业仍以使用普通非降解塑料包装袋为主的客观现实,又考虑逐步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发展需要。因此,标准提出了快递包装袋宜采用生物降解塑料的建议,供具备条件的企业和环保意识较强的消费者选择采用。

  四、 对推动标准实施的建议

  首先,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在线访谈、专版解读、举办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宣传标准的制定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强化对学习标准、贯彻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学标准、知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其次,推动快递包装的绿色认证。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表示体系的意见》的相关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自愿”的原则,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快递包装产品绿色认证,引导和支持快递企业使用通过快递包装产品绿色认证的包装产品。

  第三,加强对企业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家邮政局将加大绿色快递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通报力度,对企业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推动标准的贯彻和实施。同时,将快递绿色包装纳入绿色产品信用体系建设,对违法违规的责任主体建立“黑名单制度”,推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第四,开展绿色包装试点示范工作。支持快递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试点,在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和快递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开展绿色包装应用试点。鼓励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和各类环卫企业、回收企业联合开展“快递业+回收业”定向合作试点,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式和经验,在全行业逐步推开。

  新修订的快递封装用品国家标准,力求突破标准滞后、回收循环难等瓶颈,解决资源浪费,包装物有毒有害、不易回收等问题,减少“白色污染”,对于节能减排和快递的绿色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满足绿色快递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