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十二)
2018-08-27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 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

  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关系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但是,劳动合同终止,并不是说劳动合同终止之前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而是说合同终止之后,双方不再执行原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

  《劳动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各地方立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的具体规定,对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做了进一步的细化:

  (一) 劳动合同期满

  这主要适用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两种情形。劳动合同期满,除依法续订劳动合同的和依法应延期的以外,劳动合同自然终止,双方权利义务结束。

  实践中,对于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但也未办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的,应视为一个新的劳动合同的开始。《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动者要增强劳动合同意识,主动提出续订劳动合同。考虑到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的实际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形下劳动者也有一定责任,所以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在前一劳动合同终止之日后劳动者提供劳动的第一天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就要承担《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四款、第八十二条的法律责任。至于后一个劳动合同的内容,除了期限,应视为与原劳动合同一致。

  (二)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劳动者已退休,二是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十五年或者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十五年。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

  在劳动领域中,公民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劳动合同签订一方主体资格消灭,客观上丧失提供劳动的可能,之前签订的劳动合同因为缺乏一方主体而归于消灭,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一旦被依法宣告破产,就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即将归于消灭,因此用人单位一旦进入被依法宣告破产的阶段,意味着劳动合同一方主体资格必然消灭,劳动合同归于终止。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均会导致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归于消灭,因此,在上述情形下,劳动合同由于缺乏一方主体而归于终止。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关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除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五种情形外,可由法律、行政法规做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