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深度·热词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期热词:扩大内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多次提到“扩大内需”,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具体政策举措,进一步提升内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那么,作为行业“国家队”,全面推动扩大内需战略落实落细落地对中国邮政提出了怎样的具体要求,有何重大影响,中国邮政应如何主动服务国家这一战略部署?本期,我们对“扩大内需”进行专题解读。

    划重点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内供给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在未来还将发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更大作用。

    在全面推动扩大内需这一国家战略中,以下要点与邮政发展息息相关:

    一个发展目标

    《纲要》提到,“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流通体系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是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的重要部分,也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目标。

    一项重点任务

    《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培育由提高供给质量、优化分配格局、健全流通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共同组成的完整内需体系。其中,健全流通体系为构建内需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六项具体要求

    一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包括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加快研发智能化产品,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 

    二是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三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布局建设,优化国家层面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跨区域物流服务能力,支撑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优化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商贸物流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城乡冷链设施网络覆盖水平,推动食品产销供的冷链全覆盖。 

    四是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完善乡村市场体系。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村商贸体系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完善以县级物流节点为核心、乡镇服务站点为骨架、村级末端网点为延伸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完善农村电商配套服务。培育农产品网络品牌。推动农村居民汽车、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升级。引导县域引入城市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充分满足县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中高端消费需求。 

    五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围绕做优服务链条、做强服务功能、做好供应链协同,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化国际海运航线,强化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巩固提升中欧班列等国际铁路运输组织,推动跨境公路运输发展,支持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加快构建高效畅通的多元化国际物流干线通道,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六是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增强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健全应急决策支撑体系,建设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实验室。加快提升应急物流投送与快速反应能力,完善应急广播体系。

    发力点

    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一系列政策发布显示出了国家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心。 

    中国邮政作为具有责任担当的行业“国家队”,主动服务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部署,是推动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彰显央企担当的主动选择,也是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邮政重点围绕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在扩大有效投资、补齐物流短板、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以及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以来,邮储银行积极践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贷款总额达7.2万亿元,增速位居国有大行前列,新增实体贷款占比位居国有大行第1位,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其中,具体包括积极推进产品服务创新,着力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研发推出多款普惠小微贷款产品,围绕市场受困主体加大了金融支撑力度,保障重点领域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保障金融服务稳定畅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方面,中国邮政不断增强通道能力,提升服务能力。以郑州核心口岸开通为契机,打通了南京口岸国际转关和国际集散功能,大大提升了口岸能力。初步形成了海陆空铁国际通道,今年共计开通航空专线16条、海运专线18条、中欧班列10条,开设泰国海外仓,进一步优化了海外仓全球布局。此外,发挥邮政资源禀赋优势,加强了与菜鸟、拼多多等平台的合作,创新推进了“村邮达”服务,实现农村地区按址精准配送。在保障医疗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等民生物资的运输通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方面,中国邮政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并取得显著突破。在顶层设计上,加强统筹规划,集团公司成立三级物流体系专班,各省级邮政企业同步组建专班,强化落地工作。同时,下发多份配套实施指导文件,开发了农村投递车辆管理系统、县乡邮路优化系统等支撑管理系统与工具。今年,各级邮政企业还联合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部门,明确了交邮合作机制,并与社会快递企业开展合作洽谈。目前,中国邮政农村投递汽车化占比持续提升,累计超过3万辆;全国累计开通交邮联运邮路超过1800条,覆盖2万余个建制村;邮快合作建制村覆盖率超过77%。邮政农村物流体系整体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和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等方面,中国邮政重点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物流难”“销售难”问题,今年设立了超过350个农品仓、400余个下行批销仓,培育了1000个标准化农产品基地,支撑农产品上行商流规模达85亿元、工业品下行商流规模达83.7亿元。农村电商双向引流规模显著提升,初步构建了“进城+下乡、线上+线下、生态+专业”特色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助力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充分满足县乡居民消费需求。 

    在应急支撑管理能力建设方面,近两年,中国邮政逐步探索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邮政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尤其是制定完善了寄递应急预案、机要通信应急预案、邮政航空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不断加快提升应急物流投送与快速反应能力,以实现在紧急状态下,邮政应急物流能够将保障生活物资、救援物资、医疗物资等快速安全运达。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集团公司邮政研究中心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