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1年7月29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现代邮路直通边关哨所

    

葛喜正在运送准备上岛的快件包裹。

    海岛快递,摆渡以岛为家的心

    □于安丰 于景潇 

    在祖国海岸线北端的北隍城岛上,35岁的葛喜是岛上唯一的邮递员。 

    岛不大,不到3平方公里;人不多,数十个海防兵。 

    从2017年开始干投递员以来,葛喜每日穿行在云雾之间、台阶之上。从小在岛上长大的他,感受到岛上不一样的艰辛。从岛上邮政局到驻岛连队,需要徒步2公里山路,攀登223级青石台阶。背着40多公斤重的邮件,葛喜每往上走一步,都留下叩击青石板的闷响。 

    “累是累点,但是想想驻守在岛上的官兵,也就不累了。”葛喜告诉笔者,船是小岛和外界仅有的交通连接,但这里大雾大风不断,去年有180多天没通航,让这里成了孤岛。 

    所幸,官兵的牺牲奉献,并没有被世人忘记。有关驻岛官兵的事迹报道后,从五湖四海发出的邮件纷至沓来。葛喜的工作量大增,许多邮件仅有一行字:“北隍城岛战士收。”“我的存在,就是让驻岛官兵知道,他们始终被岸上的百姓所关注。”时间越久,葛喜越懂得坚守在这里的意义。 

    前不久,电影《守岛人》上映,无数观众为之落泪。葛喜也不例外,他说:“看这部电影,仿佛就是在看驻守在这座海岛上的官兵,也像看到了自己……” 

    这几年,葛喜也对那些环境好、薪资高的工作心动过,但当他站在海边,回望身后那些以岛为家的官兵,他便义无反顾地将邮件入车上船。 

    “人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他知道,小小的邮件里,装着的是老百姓送来的温暖,是官兵们坚守海岛的意义。


    

随着邮路开通,三十里机务站响起了清朗的吉他声。

    雪域邮路,找回青春里的歌

    □聂春兰 李荣荣 蒲杰鸿 

    新疆皮山县三十里机务站助理工程师杜锦涛,2019年第一次上山时,怀抱着一把吉他。尽管一路上呵护备至,但崎岖的路况还是让这位相伴9年的“老朋友”断了弦,在库室一躺就是大半年。 

    “不是不想修,是找配件太费劲。”杜锦涛翻遍仓库,将一把报废吉他上的弦拆下来装上试用。结果,手指一拨,又断了。 

    一年过去,杜锦涛手指上弹吉他的老茧,已经被光缆线、钢绞线磨出的新茧所盖住。 

    好在去年6月,邮路开通了。杜锦涛尝试着网购了一副琴弦。收到快件的那天夜晚,高原皎洁的月光下,清朗悠扬的吉他声从营房中飘出。 

    很快,在杜锦涛张罗下,三十里机务站成立了一支二人组合乐队。随着快件将一件件乐器送达高原,现在乐队成员已扩编至4人,那些烂熟于心的曲谱,在他们手中化为音符。 

    “我想你也曾有过,在青春里蹒跚跋涉……”听着战友们演奏出的熟悉旋律,杜锦涛脸上洋溢着动情的微笑。这首《滚烫的青春》是杜锦涛学吉他时弹的第一首歌,也是乐队组建后合奏的第一曲。 

    “邮路,让我找回了青春里的歌。”杜锦涛的乐队正在创作以高原官兵为主人公的歌曲。 

    尝到通邮甜头,杜锦涛网购了一套便装作为演出服。时尚的黑色连帽卫衣,搭配绿色工装裤、白色帆布鞋。 

    “闲暇时偶尔换上便装,唱着欢快的歌曲,感觉更加放松。”杜锦涛说,在雪域高原,迷彩服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得泛白,换一身颜色亮丽的服装,让大家感觉青春就在身边。


    

哈尼族邮递员白祥将邮件送到雷达站官兵手中。

    边关信使,架起直达兵心的桥

    □杨晓颖 王博峰 洪飞建

    驶过榕树林,邮车便一头扎进深山。 

    从云南省普洱市的思茅区,到祖国西南边疆某高山雷达站的山路,弯多路窄,泥泞遍布。 

    “这条路,就是我的青春。”哈尼族邮递员白祥,曾在这个雷达站当过兵,22岁退伍后,他又回到了这条路上。如今,他已经52岁了。 

    送快件上山的路,和当兵时上山的路是同一条。这条路,隐藏着常人难以体悟的风险。90公里山路,沿途均是陡崖峭壁,险峻处,车轮之外便是万丈深渊。 

    那年夏天,邮车在悬崖峭壁间移动,突然,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夹杂着巨石从一侧山崖倾泻而出,白祥一脚刹住,滚落的石块擦着邮车滑落。 

    “遇到危险倒是小事,丢了包裹才叫人心痛。”面对死亡危险,白祥黝黑的脸上显得云淡风轻。 

    一次,道路被河水冲毁,为将快件准时送达,白祥身上挂满包裹,卷起裤腿蹚水。 

    当过兵的白祥知道,对常年戍守在此的雷达兵来说,邮件承载着漫长平淡中那翘首以盼的惊喜。邮路上,他拼命保护邮件,暴风雨中,宁可自己淋个透,也要用雨衣把邮件包裹得严严实实。 

    “大家都叫我‘老白’。”白祥认为自己一直都是雷达站的兵,从未离开。30年来,雷达站官兵换了一茬茬,但白祥依旧像个战士一样,不知疲倦地走在邮路上。 

    选择这里,是因为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兵一情,这都是白祥心中最美的珍藏。行走在这条邮路上,白祥说:“只要官兵有需要,这条路,我还会一直走,直到走不动为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