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邮票,这个普普通通的邮资凭证,将它的宣传功能发挥到极致,如何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在方寸之间记录下来?这是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时时思考的问题。
1999年4月7日,中国正式向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递交了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报告。对于邮票发行部门来说,眼前的题材,无疑成为最诱人,也最值得进入方寸的题材!
2000年,北京秋日的一个下午,在邮资票品司召集的工作协调会上,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悄悄地酝酿之中。这就是打破以往的发行模式,采取即时发行,即申奥一旦成功,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申奥成功的邮票立即在全国发行,同时采取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共同发行”的方式。
签报是3页纸,分量却重千斤。签报送上的第3天,党组批准了这个方案,并嘱,这件事的成败,关系着申奥成功这件大事,邮资票品司要做总牵头,周密策划、周密运筹、周密调度,确保成功。
到了下单的时候,是按发行量全部印制,还是印制一半,或只印少量?各个方案的利弊像一块巨石横在胸口,我再一次召开碰头会决定,除了年册用票之外,暂按最保守的发行量下厂,申奥成功后再做调整。但我也做了最坏的思想准备,毕竟是200~300万元的真金白银,一旦申奥不成功,这么大的损失,必须有人“埋单”,我是第一责任人,只能由我来承担责任。
2001年7月2日,国家邮政局下发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份绝密文件——《关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邮票及相关邮品发行、销售工作的通知》。这份绝密文件,第一次向各省通告了将要发行申奥成功邮票这个消息。
时间终于定格在7月13日22点11分。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霎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是心酸,是欢乐,是解脱,还是激动?这些都不重要了。耳边填满的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歌唱祖国的音乐。22点12分,《关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邮票及相关邮品销售工作的通知》以传真电报的形式,随着电波传向各地,传向四面八方……邮票,成了记录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又一份“档案”。